,长子过番去了,约定两三年后回来成亲。未满两年,这家人的母亲得病不能下床,家中只有个六七岁的细仔,经与亲家商量,先把儿媳迎过门来照顾婆婆与小叔子,一面催在番畔的未婚夫快回来。番客未回,老母去世,家中留下个幼小的叔子。她只得留下来,担当起这个家。名义丈夫仍没回来,她却把小叔子带大成人,为他娶亲,帮他带小孩,就这样过了三十多年。
李队长讲完雅娘身世,同情多于尊敬。我听完故事,则是尊敬多于同情。在我们侨乡,有多少书刊记载华侨的辉煌业绩,有多少盛会彰显他们的成功,但对雅娘们呢?正是她们的无私奉献,让远方游子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的奋斗有了动力,她们身上体现了坚韧、勤劳、贤淑、孝顺、任劳任怨的潮汕妇女的优秀品德,却是除了一首表达怨愤的《手布诗》外,几乎见不到描述她们的文字,真是情何以堪!
雅娘们的身影渐渐远去,隐入历史了。当年是“一条浴布去过番”的潮州人,今日是“夫妻双双去创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的当今,再不会出现一别经年甚至一辈子隔海苦盼的夫妻了。但我们不应忘记侨乡曾有的这一特殊群体,她们是潮汕最美的“雅娘”。但愿有更多为她们立传的作品问世。 |
|
潮剧《雅娘》剧照 |
|
|
33 |
|
|
|
|
|
|
陈文光 |
潮剧姓潮,汕头、潮州、揭阳以及周边所有的潮剧团体,同用潮汕方言演唱,同用潮剧程式表演,同用潮剧曲牌牌子,同用一套锣鼓科介、同用一套乐器组合……潮剧是我们潮汕人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域地的行政区划可以不断改变,例如现在的潮汕,已由原来的一个汕头地区,变成了四市,但文化的脉络却是永远无法割断。潮剧是先人为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留下的共同文化遗产,潮剧非遗是潮剧共享的项目,更是潮剧传承保护的共同责任,应该属于潮汕而不是任何一市,潮剧非遗资源应该整合而不能分割,更不应是同质竞争。同是一个潮剧,作为非遗项目申报,你报我也报,实在没有这种必要。
就潮剧剧本创作而言,如海内外潮人均耳熟能详的潮剧经典剧目《荔镜记》,她的故事取材于潮州府城;《苏六娘》的故事取材于揭阳;取材广东潮剧院最近创作演出的《濠城风云》一剧是发生在汕头达濠的故事;《七日红》、《丁日昌》、《洪厝埔血案》等剧目均取材于潮汕本土。由此可见,潮汕大地的文化土壤共同培育、绽放了潮剧这朵南国的奇葩。潮剧艺术的从幼苗到成长为参天大树,数百年来,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潮汕本土艺术家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远的不说,只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这是潮剧的黄金时代,潮剧界群星闪烁,林澜、卢吟词、郑一标、魏启光、胡昭、吴峰、李志浦、洪风、管善裕、林淳均、洪妙、姚璇秋、张长城、方展荣,等等,他们共同创造了潮剧的辉煌。这些精英人物,都是潮汕人,分属于当下各市,就是江苏出生的管善裕也已深深深扎根潮汕。如今,潮汕各市、各区县的潮剧团体的组成人员均来自潮汕各市,汕头市的广东潮剧院仍然是潮 |
|
|
3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