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其中不少道具、头盔都是巧夺天工的精品,价格不菲,所以损坏了只能尽量修复。”林明弟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他已掌握了多项维修技巧,一双粗糙的巧手也已布满了老茧,尽管如此,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近年来,担任道具与头盔管理工作的林明弟又同时肩负起剧团舞台队长的重任,负责协调服装、化妆、字幕、舞美装置、灯光、音响等部门的工作,工作更为繁忙。每次距离演出还有半天时间,林明弟就得早早清点、检查、修复道具、头盔,常常还来不及歇息,就得马不停蹄地随演出队伍赶赴演出场所进行现场协调工作。在演出期间,林明弟也不见清闲,他还需随时准备着应对道具损坏等突发状况。即便演出结束了,演员们陶醉在戏迷的掌声和喝彩声中时,林明弟则在角落里默默地收拾整理道具、头盔,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幕后工作人员其实都非常辛苦。”林明弟表示,潮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出成功的戏都凝聚着无数演职人员的用心付出,虽然时代在变,但幕后人员这种奉献精神将不会改变。
 
林蓁
  在戏曲界,剧本创作向来是最难攻克的“堡垒”,剧目创作其较长的创作生产周期又带来了“十年磨一戏”之说。作为潮剧剧作家,他们所创作的剧本不仅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娱乐性,还要迎合新时期观众的审美和“口味”,使其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剧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近日,记者来到广东潮剧院采访青年剧作家、二级编剧杜美云,听她讲述潮剧剧本创作的故事。
  杜美云从小就是一个超级戏迷,记唱词、学唱戏成为她平日里最大的
  43
     
   
封面人物  
爱好。只要有剧团到村子里演出,她都每场必到、每戏必追,常常到戏终人散还意犹未尽不愿回家。杜美云不仅追戏,对于台上的潮剧名家她更是“穷追不舍”,常常写信给方展荣、郑建英等名家,表达
自己对于潮剧的喜爱之情,这种对潮剧的痴迷使她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潮剧。
  “当时我在普宁二中读高二,当我得知汕头戏校到我们那里招生时,我立刻就报考并顺利被录取了。”杜美云告诉记者,为了这件事,她还与家里人“斗争”了一个多月,家人极力反对,但在杜美云的再三坚持下,她如愿来到汕头戏校就读。1992年,从汕头戏曲学校毕业并分配到广东潮剧院的杜美云在潮剧院二团当起了“不著名演员”,这一当就是八年。这期间,她并没有因常常饰演配角、群众角色而心生厌烦,而是在坚持演出同时,私下里偷偷学着写起戏来。这种刻苦好学的精神得到了院团领导和前辈的大力支持,剧院先后送其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进修。
  2000年,杜美云被调至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担任编剧,从此走上了潮剧剧作家的艺术创作道路。
  作为一名潮剧编剧,杜美云在创作上更喜欢写一些具有善良本性和高尚情怀的人。即使一些剧本中有自私奸诈的反面角色出现,那更多都是为了反衬出主人公的美好。她在作品里着力塑造真善美的化身,充满理想色彩的人物,真善美的主旋律是她不变的追求。
  2011年,由杜美云原创上下集大戏《成康登基》(又名《荧火情》)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投排上演,这对杜美云的编剧生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她告诉记者,这个戏是她所有剧本中最为满意的一个,从剧本构思到正式走上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