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7月《国际日报》总编、熊氏集团总裁、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
熊德龙与莅美演出的中国广东潮剧院一团名誉团长池春亮团长黄顺提
等合影
(相片提供者:黄顺提) |
一对旅居印尼的梅州籍侨胞熊如淡、黄凤娇夫妇收养了他。熊德龙怀着无比热烈的报恩之心,以自己的胆识和毅力创出了一番事业,崛起于印尼工商界,进而建立起遍布全世界的熊氏企业王国,成为饮誉国际社会的著名爱国侨领。由他主办的《国际日报》主要发行美国、加拿大和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
“在美国演出期间,熊先生几乎每天都来看我们,还特地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报社。”潮剧著名小生、当年赴美演出团副团长陈学希至今仍记得熊先生当时说了一句令他印象很深刻的话,“他说,潮汕人和客家人的关系就像蛋黄与蛋白的关系,我们是一体的。” |
|
|
43 |
|
|
|
|
|
|
杨可 |
国内潮剧艺术人员赴海外进行辅导排戏,是改革开放以后海内外潮剧交流出现的一个新动向。这不仅促进了海外业余剧社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海内外潮剧的艺术交流。著名潮剧导演林鸿飞正是其中一位亲历者。眼前这两张合影,讲述的就是他应邀到新加坡为业余乐社辅导排戏的故事。 |
上世纪80年代,林鸿飞首次到新加坡辅导排戏。他向记者介绍,当时,由于潮剧团到东南亚演出频繁,潮剧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当地已形成余娱儒乐社、南华儒乐社、潮剧联谊社、陶融儒乐社、六一儒乐社等几个潮剧社团,社员多将潮剧作为业余爱好,十分热衷,但由于没有学习的机会,只能通过看录像、听录音学习唱曲,乐器、服饰、道具等也十分缺乏。 |
因此,林鸿飞虽然是以导演身份赴新加坡,但由于乐社的“一穷二白”,他必须负责舞美、灯光、服饰等的设计和制作,还得带去一些乐器,几乎整台戏都压在他身上。首次赴新,他独自拉了几百公斤的东西到深圳罗湖过关到香港,再飞到新加坡。那份辛苦,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到达后,他用13天的时间日夜兼程,辅导陶融儒乐社排演了《秦香莲》,让他们得以上台演出。后来,他多次赴新加坡排戏,每次都会视乐社的需要为他们带去乐器、布景等。而演出的时候如果出现人不够用的情况,他还得帮忙拉布幕,用他的话就是“手脚并用”。 |
在林鸿飞多次赴新排戏的经历中,1998年为潮剧联谊社执导《黄飞虎反朝歌》可谓是较为亮丽的一笔。他告诉记者,潮剧联谊社排演此戏,是为 |
|
|
4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