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广东潮剧院二团《双喜店》剧照 |
广东潮剧院一团《楼台会》剧照 |
|
|
小梅花艺术团《救风尘》剧照 |
潮州市潮剧团《韩愈治潮》剧照 |
|
|
《潮剧折子戏出专场》剧照 |
《迎国庆·潮剧优秀折子戏展演》剧照 |
|
|
|
|
|
近些年,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很多剧种和剧团以持久不懈的努力,广大甘愿清贫的戏曲工作者以可贵的敬业精神,共同守护着地方戏曲事业。但是,目前不少剧种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以下九个问题尤其令人担忧。
第一,剧种数量不断缩减。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有360多个剧种,而前不久统计只剩100多种,这个数字仍在不断缩减,许多剧种只剩一个团在苦苦支撑,有的剧团名称尚在,却已无演出,令人揪心。
第二,剧团体制仍不明晰。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戏曲剧团形成了国有剧团、民营剧团等多种体制。有的剧种专业剧团有一两个,民营剧团有几十、上百个。民营剧团都是走商业化的道路,很难指望其做多种艺术探索,培养高级的艺术人才。而大小国有剧团情况复杂,因此,不能对国有剧团的改革施行简单的“一刀切”,比形式上的转企更难的是思想上的转型。
第三,地方戏的中心主力都在城市,但现在很多优秀传统剧目、新创剧目的演出吸引不了城市观众,只好退守农村。大城市的剧团往中小城市跑,中小城市的剧团往农村跑,尽管为农村演出是剧团义不容辞的,但这让很多剧团长期远离城市、疲于奔波,艺术水准必定受到影响。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之下,大量农民流动到城市,失去了城市根据地的地方戏,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单单依靠农村的给养。 |
第四,主创人员尤其是优秀剧作家流失严重。根据上海的一项调研,1995年到2005年之间,上海市的一级编剧从17人减少到6人,一级导演从14人减少到8人,一级作曲从17人减少到8人。多年前的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人才流失,势必会动摇一个剧种长期发展的根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