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撷英
   
陈喜嘉
  “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蝉共伊啰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捧着簇新的《20世纪潮剧百戏图》,耳边便响起熟悉的《百屏花灯歌》。潮剧被誉为南国鲜花,这本书就如一只别致的花篮,它以四百年剧艺底蕴为沃土,20世纪百出名剧为芳菲,为潮剧盛世风华留下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史诗式的百戏屏。
  《20世纪潮剧百戏图》(以下简称《百戏图》)是潮剧史研究专家林淳钧先生的新著。说是新著,其实2001年已完成初稿,只是未有机缘付梓,便和先生家中的众多潮剧史料一起,在老人家的细心呵护下,安静地度过了十个春秋,直到2010年遇上了《汕头广播电视报》记者梁卫群女士。在卫群的筹备下,自11月18日开始,该书在电视报“潮艺”版上连载,每期一图,同时出版事宜也逐步得到落实。今年6月,由卫群任特邀编辑的《百戏图》终于在花城出版社问世。
  这是一本16开的大型潮剧“图画书”,主体是精美剧照,并附剧情说明
及演员介绍,图文并茂。它以广东潮剧院演出剧目为主线,兼顾市级、县级
团体的优秀剧目,涵盖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新世纪之初的上百出大戏及锦出
,几乎囊括了建国后潮汕各大剧团的看家戏,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
翻开一张张赏心悦目的书页,宛若观看一出潮汕风土人情的百集长剧,它以
潮闽两地家喻户晓的《荔镜记》拉开帷幕,随之以《苏六娘》《金花女》《
刘明珠》等传世经典引人入胜,继而以《松柏长青》《滨海风潮》《万山红
》等红色浪潮为强力冲击,后以《丁日昌》《陈太爷选婿》《终南魂》等新
编历史剧追随时代,古今百态,包罗万象。曲终以纳祥接福的一折《跳加冠》谢幕,预祝新世纪剧艺繁荣,更是别具深意。
  29
     
   
艺坛撷英  
  淳钧先生自1957年进入潮剧院,五十余年来致力于潮剧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如今年近八旬依然满腔热忱。在此之前,他正式出版的著作有传记文学《姚璇秋》、笔记文学《潮剧闻见录》、史料汇编《潮剧剧目汇考》(合作)、普及读物《潮剧艺术欣赏》和图片集《岁月如歌——潮剧百年图录》等五部。和他收藏的数以万计资料相比,他的著作屈指可数,每一部都是心血结晶,潮剧研究的不二之选。《百戏图》内容客观准确,编排考究规整,脉络清晰明确,处处体现了先生一贯厚积薄发、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以及老戏人对潮剧的深厚感情。
  笔者从2010年底开始,便在“潮音如水”潮剧网上,与电视报同步连载《百戏图》。作为一名戏迷和潮汕文化爱好者,我最关注的是《百戏图》的观赏性和剧照背后的故事。潮剧和所有戏曲一样,“以歌舞演故事”,不过剧照无法保存艺人的歌声和表演,只能把演员的举止招式,角色的悲欢离合,化成无声的瞬间和永久的定格。看剧照的乐趣,也许就在还原无歌不舞的世界,聆听“像中人”心中的旋律,期待找回隔着时空的回归,抑或弥补无缘看戏的遗憾了。
  非常喜欢《编前话》中,淳钧先生在谈到本书的观赏性时,引用前人“看戏即读书”的掌故。先生治学严谨,又不乏闲情佳趣,读到此处顿觉心生倾慕。看书中的剧照,有不少跨版大图,视界开阔,景物清晰,关目明了,行头熠熠生辉,角色颦笑尽入眼底,从中既能欣赏艺人风采、化妆行头、举止程式、戏剧冲突、舞美灯光等氍毹风光,又能了解角色沉浮、剧目沿革、团体动态、观赏意向及社会变迁等现实的缩影。比如书中最早的剧照是1954年怡梨团的《春香传》,在曼妙的“爱歌”声中,透露着那个年代中国与朝鲜特有的唇齿相依;而这张用彩色笔仔细上色的“狱中歌”黑白照,也映照着在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纯粹而美丽的心灵。最晚的剧照是2001年的《葫芦庙》,名角陈学希凭借此剧摘取了戏曲梅花奖,这是潮剧自走出政治眷顾之后,演员得到的纯艺术性的最高荣誉,但此剧也成了他退出舞台的一阙“别歌”——透过书中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剧照,有心人不难发现潮剧史上纷至沓来的变化,不同时代之下艺人们的冷暖人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