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贴
   
  真正了解潮剧艺术的精髓是在上高中以后,那时有一个老师也喜欢潮剧,他让我听了姚老师的很多作品,我才真正的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潮剧精品,整个高中时代是潮剧陪伴我度过的,在辛苦的学习之余听一段潮剧唱段,马上又精神百倍,我的高中生活过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成绩也很好,我想是因为潮剧的原因.曾经为了要买姚老师的<<万山红>>,专门和同学骑自行车到榕城,花了五块钱买了一盘正版的录音带,对于一个星期才十几块钱生活费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笔多大的花费.我的大学生涯是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度过的,那时没有象现在一样有网络,想听潮剧只能自己带录音带,每一个学期在我的李行包里一定有几盘录音带,那是在遥远的他乡在寂寞的夜晚用来安抚那颗思乡的心的最好的一剂良药.
  大学毕业以后,由于生活的压力,我不得不为生活奔波,但是我从来没有把潮剧放弃,始终保持着经常欣赏潮剧的习惯,在顺境和逆境中都一样,但自始至终我都是一个人在欣赏潮剧,没有一个朋友还是亲人同我一道欣赏和探讨,所以我对潮剧的行旦和表演程式及曲牌等等都不是很了解.直到我上了潮剧网,我对潮剧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因为上了潮剧网我听到了更多更好的潮剧经典唱腔,也深深的折服于老一代艺人的精湛技艺.
  我和潮剧的情缘很早就开始,随着岁月的递增而递增,我相信这种情缘还会继续发展下去,直到终老一生.
碧空万里: 深受感染,每个喜欢潮剧的人都有自己的潮剧情缘。
潮剧迷: 看了楼主的文章,深受感触。我是因为我妈是铁杆戏迷,所以从小就喜欢潮剧。不是喜欢,应该说是痴迷。我看过的现场的戏差不多接近上百场,陈学希、方展荣、郑建英、蔡明晖他们的现场戏,我都看过。后来因为多种原因,好几年都没接触潮剧。直到最近看了林燕云的戏,我又不顾一切喜欢上潮剧,也因此知道明星网,在这里让我更了解潮剧,也让我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欢潮剧。
胶己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潮剧了,因为我看潮剧有一定的地利优势,我的家离戏院很近,每逢有剧团演出,我都有机会去看。小时候我家里经常有客人来来往往,因为我的家近在市镇,乡村的亲戚
  47
     
   
网上热贴  
  朋友来往集市,都要顺道到我家来做客,但小时候的我很怕生人,唯独有一点例外就是如果对方是来看戏的,我就会不怕生地跟他们去看戏。记得有一次戏院演出福建剧团的《春草闯堂》,家里来了一陌生的亲戚,我便不避忌地跟他们去看戏。待到上小学后,我还是经常会去看戏,当时看的比较多的是潮州团的戏,舜英姐刚出道,在一出出大戏中担任主角,比如《真假小姐》、《莫愁女》、《御园辨亲》等等。进入初中后,学习比较紧张,我一心放在功课上,潮剧听的少了,记得初中毕业那一年,汕头电视台播放《潮剧名生名旦演唱会》,吴丽君、黄盛典都名家献唱了《咬破指头血斑斑》、《见血书》等,但当时我一心只想读好书,连这么好的节目都没有看一眼。初中毕业后到广州读书,那时带了秋姨的《苏六娘》录音带专辑(88年录制的),还有《珠虎奇缘》、《绛玉掼果》等戏,经常享受秋姨珠圆玉润的六娘的唱段,还有周细卿、蔡明晖莺啼燕转的声音。那时找遍整座广州城都几乎找不到一出潮剧,有一次听说东埔有一间偏僻的音像店有卖潮剧,便不辞劳苦地踩了近一年钟头单车一路寻访而去。如果经过广州的大街小巷偶尔听到某一人家传出潮剧的声音,便会非常兴奋,好象找到“组织”一样,恨不得跟他们长谈一番。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乡音成了永不落幕的记忆。劳累了一天之后,每到夜晚,我总会洗刷干净,然后泡上一壶工夫茶,播放潮剧录音带。那时候播得最多的是健英姨的专辑(有碟恋花那个)、范校的活五专辑和丽君姨的专辑。每当思乡的情绪上来后,我总会哼上几句潮剧排遣思乡情绪。每当天寒地冻还要用手洗衣服时,本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这时的我总会一边洗衣一边唱潮剧,觉得时间很快就过去,这个洗衫唱曲的习惯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后来潮剧开始制成录相带,而且还推出潮剧卡拉OK,那时我唱得最多的是爱歌和别歌。觉得旋律太好了。直到潮剧制作成光碟之后,我看潮剧才真正多起来。记得1998年初秋还到广州观看剧院二团参加艺术节的剧目《边关情仇》,认识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