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戏论艺
   
《大难陈三》等一批传统剧目重现舞台。
  潮剧现有的这批传统剧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戏当属《荔镜记》《苏六娘》,折子戏则有《扫窗会》《芦林会》《辩本》《闹钗》《刺梁骥》《闹开封》等。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能人甚多,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社会上也有一批文人学者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专家学者对大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甄别筛选,绝大多数有提炼价值的剧目经过加工,已经成为潮剧的经典和保留剧目。这批剧目剧本紧凑,立意高,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既保留了传统曲牌,也融入了新的音乐素材,不少唱段成为经典唱段;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并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尤其丑行,更是独树一帜。
潮剧《蔡伯喈认像》剧照
  55
     
   
品戏论艺  
  要搞传承,这批源自传统、保留传统又高于传统的剧目是首选。这一批戏,台词、音乐和动作经过苛刻的考究,都已定型,因此,没有把握,最佳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把前辈专家定型的词、曲、演学过来,不要出现随意砍剧本、改变原貌的情况。新世纪之初潮剧院晋京演出,曾经对其中一些剧目进行了增删,窃以为,虽有缘由,也确草率。这批剧目不少绝迹舞台多年,老艺术家的记忆有些已有偏差,包括姚璇秋的《扫窗会》也不例外,一些虽有演出,但缺乏雕琢,粗糙随意,因此,传承时要集思广益,争取最大程度排出当年的原貌。传承的老演员们大多数年岁已高,继承者担负着今后薪火相传的责任,因此,选准继承的演员也非常重要,有的传承剧目确实出现了行当不对条件不适勉为其难的情况。比如《扫窗会》《芦林会》,或许青衣行当的刘小丽、邱秀茹是更加合适的人选。
  第二类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较高研究或者传承价值的剧目。如《蔡伯喈认像》《拒父离婚》《收浪子尸》《大难陈三》等。这批剧目,在五六十年代同样也被初步整理出来并有搬上舞台,但由于存在各种瑕疵,没能被进一步整理提高,绝迹舞台至今。这一类剧目的一个通病就是主题陈旧,剧本拖沓,甚至有的还保留了老潮剧一些不雅的唱词,整理提高广而演之的意义不大。但是,这些剧目在展示潮剧原貌、传统曲牌和表演程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传承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价值将会越来越大,其中尤以最古老的《蔡伯喈认像》为最。
  这一类剧目的传承,确有加工提炼价值的,也须赶趁老艺人们健在,先把原貌继承下来,再候机整理提高;难以再加工提炼的,应该突出其有价值的部分,并据此挑选好演员,排练后拍成录像,作为今后展示演出和研究的资料。比如《蔡伯喈认像》,剧本、唱腔和表演都比较成熟,应充分听取老艺人的意见后,精雕细琢,争取成为新的经典。再如《拒父离婚》,最核心的特点就是贯穿全剧的传统曲牌,表演和人物塑造并不突出,应挑选唱念较好较成熟的演员来传承。象现有詹春湘和林外贸两位新秀,未来肯定是潮剧的中坚,但是从现有唱念水平来看,驾驭传统曲牌的功力还是不足。如能让王锐光、邱秀茹、陈立君等具有较丰富舞台经验的演员来演绎,相信能有更佳的传承效果。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