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繁荣潮剧有我”的凌厉气概。许多青年演员动情地说,参加这次展演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打磨锻练提升的机会。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我们从老一辈艺术家的身上学到德艺双馨的高尚精神和精湛技艺。
把握角色 演绎传神
大气和美,大爱深情。由杨伟丹、陈慕云、陈焕泽表演的《泼水成亲》颇引人注目。该剧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作为优秀传统剧目赴香港等地区访问演出,剧情虽简单,但却优美风趣,寓意深刻,化人养心。该剧描写的是憨厚敦实的许裁缝平日对女儿阿巧管教爱严相济。一日许裁缝外出,穷书生文凤鸣路过其家,适被阿巧从楼上泼下的水淋湿衣衫,阿巧下楼陪礼道歉,并邀进家中烤干衣服,由是彼此萌生爱慕之情。许裁缝回家见状顿生疑云,经两人再三辩解方然释怀。许裁缝见文人品端正,举止大方,颇为好感,遂有心玉成女儿婚事,招文为婿。“老戏”如何唱出“新意”,使观众对潮剧戏曲艺术感到好看、想看、欲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杨伟丹接下角色后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她在剧中扮演阿巧是个花旦角色,在导演、著名花旦黄瑞英老师的指导下,她较准确把捏角色定位,顾及场面冲突逼真,用心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力求使自己的表演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真正像“那一个”,从眼神运用、身段动作、肌体语言以及唱腔等方面,把一个聪明伶俐、淳朴善良的阿巧演绎得活灵活现、传神清新、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让真善美跃然于舞台之上 |
养就胸中正气,无愧头上青天。李世海、陈幸希、洪楚云等表演的《闹开封》作为这次展演压轴戏,把传承展演推向高潮。《闹开封》自上世纪50至60年代以来,长演不衰,历久弥香,堪称潮剧经典剧目。它讲述巡天侯之子李天福仗势强抢民妇,开封府尹王佐秉公断案,其母王氏诰命夫人闻讯赶至公堂,胁迫王佐翻案,王佐忍无可忍,捣乌纱,锁诰命,同上金銮,使那个不可一世的诰命夫人威风扫地的故事。担任该剧传授老师的是蜚声海内外的潮剧界著名老生张长城老师,年近8旬,宝刀未老,对饰演王佐的李世海、饰演王氏诰命夫人的洪楚云等悉心指导,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跌宕起 |
|
|
53 |
|
|
|
|
|
伏的剧情通过台上李世海、洪楚云、陈幸希等人深刻细腻、互动互衬的出色表演,将正义与邪恶、崇高与丑陋的较量上升为法律与道德、护法与为民的比拼,烘托王佐不畏强暴、清正廉明、为民护法的人格魅力,彰显了人性光辉的一面,鞭笞了虚骄无能、倚仗权势、胡闹蛮搅、欺压百姓的王氏诰命夫人丑恶的一面,真善美与假恶丑跃然于舞台之上,剧力撼人,给观众最大的视觉化冲击。
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是这次潮剧传承展演的一大亮色。6月7日晚,本次展演活动降下帷幕。持续3晚的演练,赢得专家行家的充分肯定和观众热情赞许,收到较好的社会效应。“广东潮剧院近80%演员都在40岁以下,这是剧院宝贵的资源优势。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实战拉练’,为青年演员搭建成长平台,以传承为核心,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促进潮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与振兴繁荣。”广东潮剧院院长蔡少铭如是说。 |
摘自《汕头日报》2011-6-10 |
|
小 生 |
建国以来,潮剧有过两次比较集中的传承活动。一次是1953年抢救潮剧传统遗产运动,一次是新世纪以来的传统剧目传承活动。50年代的活动抢救搜集了2000多个旧剧本(见自林淳钧《潮剧闻见录》),加上潮剧原有传承下来的剧目基础,一批专家学者和老艺人在五六十年代整理推出了以“三大宝石”《辩·扫·闹》和《荔镜记》《苏六娘》《芦林会》等为首的一批经典剧目。新世纪的传承活动请出了健在的李钦裕、陈鸾英等老艺人,让久违舞台的《扫窗会》《芦林会》《蔡伯喈认像》《拒父离婚》《收浪子尸》 |
|
|
|
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