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折子戏《串戏定亲》剧照 传统折子戏《串戏定亲》剧照
传统折子戏《闹开封》剧照 传统折子戏《打花鼓》剧照
传统折子戏《周不错》剧照 传统折子戏《周不错》剧照
     
   
卷 首  
姚璇秋
   2006年,潮剧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历年来对潮剧高度重视和真切扶持的结果,是潮剧界同仁经过几十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更是对潮剧先人的告慰。如何保护好潮剧传统艺术这份遗产并使之延绵不断、发扬光大,是我们今天应该做好的课题。
  保护振兴潮剧传统艺术,是把它作博物馆式静止、固定不变的保护和展出呢,还是作动态的保护,使之既保住自己的艺术特色又随时代不断发展?这方面广东潮剧院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被誉为潮剧经典的《辩本》、《扫窗》和《闹钗》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发掘、整理而来的。当其时,不单好戏多,好演员也多,无论传统剧目、丑戏、旦戏都具有汇演的规模,好戏好演员连台竞技,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各界人民的文化需求。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有一大批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剧目、表演片段经过挖掘、整理成为演出剧目。其中《告亲夫》、《柴房会》等还成为经典剧目。当其时,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喜爱潮剧者大有人在;潮剧院院团领导既是有为的组织领导者又是虚心好学的“学生”;老艺人们因为真正当家做主而焕发了艺术的青春,抢救传统、扶持后人自发自愿,倾囊相授;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人人争先向学,传、承、帮、带自动互动。潮剧事业就是这样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成就了繁荣昌盛的金色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