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映蓉 |
向兄弟剧种和姐妹艺术学习,通过剧目的改编或移植,丰富本剧种的演出剧目并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是潮剧优良传统之一。在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几本潮剧改编移植的剧本,《八一风暴》根据张家口京剧团同名京剧移植,《十五贯》移植自昆曲同名剧本,《智取威虎山》根据上海京剧院演出本改编。这些移植改编剧本,是潮剧向其他剧种学习的例证。陈列的几种剧本,仅是象征性的展出。
学习兄弟剧种由来已久
潮剧学习其他剧种的传统由来已久。清乾隆年间,皮黄系统的西秦班、外江班在潮州一带很流行,对潮剧产生很大的影响。潮剧在搬演其剧目的同时,还移植其曲腔和板式。在声腔艺术上则是弋阳昆山、外江乱弹、畲歌小调、咒语佛曲,一切能吸纳进来的皆为我所用,化为潮剧声腔。
这还仅局限于与近邻的交流学习。1957年和1959年潮剧两次晋京演出,离京之后奔赴上海、杭州、南京、南昌等地公演。一向局促在省尾国角的潮剧艺人有了较集中的向外、向更宽领域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通过各种途径当面聆听著名戏剧家田汉、著名作家老舍、戏剧大师曹禺、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越剧泰斗袁雪芬等等大家,传经授艺,大大拓宽了潮剧的艺术视野。可以这样说,潮剧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艺人广采姐妹剧种艺术之花,酿制潮剧事业之蜜。
移植改编剧本丰富剧目
向兄弟剧种学习,首先体现在剧本的移植改编上。在广东省内,潮剧与粤剧、汉剧、正字戏、白字戏等交换剧本,交流经验,不断吸取别家长处,填补自己不足。与潮剧有渊源关系的川剧、湘剧、梨园戏、莆仙戏,亦是潮 |
|
|
|
59 |
|
|
|
|
|
剧经常学习的对象,不少剧目也成功移植改编到潮剧舞台。比如现代戏《蝶恋花》就是移植改编自京剧较为成功的本子,《洪湖赤卫队》是从湖北的歌剧移植过来的,《梅英表花》是从秦腔《火焰驹》一折改编的,《香罗帕》 |
|
潮剧艺术博物馆陈列的移植改编剧本(李映蓉 摄) |
|
|
则以同名川剧改编。全国兄弟剧种的剧目,佳作如林,互相交流,搬演移植互相促进,古来如此。潮剧也在交流移植中丰富了剧目宝库。
好的移植其实就是一次重新创作,不但要符合潮剧戏剧规律,符合潮剧审美要求,更要符合潮剧的欣赏习惯,观众才能认可,才会喜爱。在众多移植改编剧目中,著名编剧沈湘渠老师移植改编的《无意神医》,是近年的成功范例。《无意神医》改编自川剧《太后改嫁》,讲述的是原任朝州知府张无意上京领受新职,途中无意扯了召医皇榜,即被强行送入皇宫为太后治病。他无意中得知皇太后的“病”因,受太后重托,为其改嫁奔波,却引起满朝风浪,险遭杀害,经过曲曲折折,终使皇太后获得新生。该剧1991年在深圳首演获得成功,在海内外演出也是场场爆满,好评如潮。
湘渠老师介绍说,原来川剧的张无意是由名小生反串丑角,因为格调是荒诞剧,比较适合潮剧的丑角表演,他在改编时加大了丑角的表演戏份,让潮丑担纲成为主角。并且重写了两场戏,一场是太后恋人尚书在单相思之时,张无意来跟他问策,增加了尚书的戏份。另一场是张无意去给太后看病,牵丝诊脉。这场戏既符合封建时代宫禁之防的现实,合情合理,又为戏的进一步演绎,增加了更多的妙趣。方展荣把张无意接到圣旨要去给太后把脉的心理过程,用潮剧特有的扇子工来表现,加上夸张滑稽的表情,把潮剧项衫丑的特技表演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也凭张无意一角喜摘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主角奖。 |
|
|
|
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