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知识
   
李映蓉
  扬琴,原名洋琴,明末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扬琴音域宽广,高中低音齐全,低音浑厚、中音明亮、高音清脆,音乐表现力强,是乐队的核心,素有“琴胆”之称。扬琴在乐队的作用是带动其他乐器与二弦默契配合,使整个乐队抱成一团,浑然一体。四百多年来,扬琴从最初的小扬琴(也称蝴蝶琴等)经过音域扩展、音质提升,发展到今天的普及型402扬琴。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橱窗里,就有一台上世纪30年代生产的旧式二梯扬琴,是潮剧理论研究专家郑志伟老师捐献的。
  票友机缘巧合引进扬琴
  在中国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扬琴,是如何与同样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潮剧结缘,这件舶来品何时加入到潮剧伴奏乐队当中?且听志伟老师娓娓道来。
   上世纪20年代,潮剧进入鼎盛时期。汕头汽车公司有一名专跑广州线路的司机,痴迷潮州音乐,会弦乐懂敲琴,和戏班也有些渊源。一次,司机到省城看演出,戏班敲着扬琴弹唱粤曲,他觉得既好听又新奇,于是花钱买了一台带回汕头。司机本是潮剧票友,《柴房会》哼得摇头晃脑,于是尝试在家用扬琴伴奏自弹自唱,练习到十分娴熟。刚巧有回戏班到他家乡演出《柴房会》,因和班主相熟,告知自己有扬琴一台,希望尝试与戏班合奏。班主应允,于是搬上舞台敲敲打打,居然和乐队十分合拍。大家纷纷过来围观,头手研究之后表示,这件乐器可以尝试进班,但缺点是声音太高,因为粤剧唱假声,正好符合,而潮剧唱真声,无法和其伴奏“相食”。于是戏班就把扬琴抱去当时汕头最著名的蔡福记乐器店,请他们设法解决。
  乐器店师傅经过一番研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动:一是把扬琴原来椭
  31
     
   
潮剧知识  
圆的形状改为蝴蝶形,美观大方;二是琴面由拱形改为平面,再在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三是把钢线换成铜线,把
二梯扬琴(陈史/摄)
音效做成实声感觉。最初始,扬琴只有一个八度,后来改进为一个半八度,改制成潮州扬琴。
  潮乐加入扬琴飞速发展
  上世纪30年代,扬琴正式加入潮乐队。扬琴音色有高中低三个层次,把乐队的低中高音全拢进去,潮州音乐的变奏因其加入飞速发展。
  而真正把扬琴加进剧团演出使用的,是民间乐师林加庭。林加庭擅弹琵琶,汲取琵琶句法创造逆批顺奏,解决拷拍催板中空拍过板问题,扬琴演奏技艺有了很大提高。上世纪50年代,林加庭来到广东潮剧团之后,把扬琴伴奏完善起来。以三板《凤求凰》为例,就能演绎出多种变奏法。1957年广东潮剧团赴京演出,潮州小锣鼓《粉蝶采花》惊艳京城,潮州音乐从此饮誉海内外。1959年,广东潮剧院一团携潮乐《狮子戏球》再次晋京,加入扬琴10 种变奏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久久陶醉在潮州音乐的美妙旋律中。
  无偿捐献旧琴同行称道
  回头再来说说博物馆里那台旧式二梯扬琴的故事。志伟老师感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乐器的人都不敢声张。当时很多乐器被破坏损毁,这台扬琴能够存留下来实属幸事。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