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同样获得当地媒体的高度评价。 说起当年剧目演出的趣闻故事,老一辈艺人和观众迄今仍记忆犹新。黄盛典原是韩山师范学校的留校教师,因嗓音超凡,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调到潮安文工团,后又进入潮安稻香潮剧团、潮安潮剧团任演员。他声如金玉,洪亮宽厚,音域宽阔,被专家誉为潮 |
|
姚璇秋演阿庆嫂 |
|
|
剧的“超黄金点的男高音”。他扮演的郭建光,朴实大方,风度潇洒,演唱极具激情,特别是剧中他的唱段“听对岸响数枪声”,唱声浑厚高亢,穿云裂帛,圆润通畅,荡气回肠,每场至此,观众掌声雷动。而身材魁梧的吴木泉扮演“草包”司令胡传魁形神俱足,获得观众的频频点赞,也因此流传着一个笑话。一次演出时,台下一观众说:“这胡司令演得太好了!”另一人马上接着说:“那当然,听说为了给他养出个大肚子,政府每月专门拨给他4斤猪肉吃。”这话一出,听者垂涎三尺。不管传闻孰真孰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胡司令受到的优待,肯定让人艳羡不已,于是乎“胡司令每月特供4斤猪肉”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而更有意思的是,该剧在排演及交流演出过程中,饰演阿庆嫂的林舜卿得到广州京剧团演员王保德一家的大力帮助,两家后来结成儿女亲家,成为一段梨园佳话。
潮剧《沙家浜》以壮美的剧情,生动的人物,逼真的表演,昂扬的爱国情怀,受到了万千潮汕观众的喜爱,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洗刷,这一抗战题材样板戏,其艺术色彩依旧灿烂,成为少数难忘的潮剧红色经典。 |
|
|
51 |
|
|
|
|
|
|
李德鹏 |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一身靓丽得体的装扮能为人增光添彩,对于戏剧演员来说也是如此。潮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演员的服饰也比较华丽,各种头饰头帽相当精致。潮剧演员所戴的帽盔在行业内统称为潮剧盔头,盔头的制作艺人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艺,还必须具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并严格按照潮剧传统的“盔箱规制”套样中规中矩地制作出来。这项技艺作为剧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潮剧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师从父亲 酷爱盔头
潮剧的剧装一般由戏班艺人制作,在潮州、揭阳等地民间也曾有剧装作坊。据了解,汕头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就有剧装作坊,如位于民族路的“合法剧装社”、国平路的“金记剧装店”等。解放后,这些作坊公私合营组成汕头市剧装工艺厂。后该企业因老艺人相继退休、故去,加上“文革”期间古装潮剧停演等原因关门,现已没有专业从事剧装生产的企业。
年过六旬的陈衍庭是市级潮剧盔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其父亲是已故潮汕知名木偶及剧装艺人陈其盛。深受父亲的影响,陈衍庭从小就对手工制作工艺非常感兴趣,放学后经常跑到剧装厂的橱窗前看工人制作。陈衍庭1973年开始随父亲学艺。改革开放之初,古装潮剧陆续重返舞台,各潮剧团队需要大批古装戏服,父子俩开始从木偶制作转向潮剧盔头制作。
40多年的工艺生涯,陈衍庭不但熟悉各个行当的盔头特点,而且还不断创新盔帽品种。为了做出适合潮剧表演的盔头,陈衍庭经常倾听潮剧表演者的意见建议,对盔头的制作进行改进。他制作的盔头美观耐用,为潮剧表演增光添色,受到潮剧名角的肯定和赞扬。随着名声逐渐传开,找上门来请他 |
|
|
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