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实践经验的积累,方展荣开始研究潮剧丑角的表演艺术。在演戏排戏之余,他还“不务正业”:学作曲、指挥、拉手风琴、画画,涉猎戏剧小品、潮语歌曲、方言歌等,在艺术的海洋中汲取不同的营养,最终“东成西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感恩前辈乐传承德艺双馨
  “我的很多成就,都归功于师傅们的传承。”面对沉甸甸的“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他想得更多是潮剧的传承。他说,自己的老师、潮剧艺术家陈玩惜曾把一块黑色的戏曲唱盘交到自己手里,语重心长地交代他“要恢复《桃花过渡》”。念念不忘此事的他,在1988年根据录音把《桃花过渡》重新挖掘整理搬上舞台,并成功扮演了渡伯一角。在方展荣和众多潮剧同仁的努力下,一大批解放前演出的剧目如《金福戏鬼》、《掷娇媚》、《绛玉掼粿》、《王茂生进酒》等重现舞台。
  也许正因为这份感恩之心,方展荣乐于传承、甚至急于传承。在广东潮剧院开展的潮剧传承活动中,他总是积极响应,不辞辛劳,坚持到场向青年演员们执教传艺。而在开展传承工作中,方展荣经常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新点子——他曾自掏腰包请来摄影师,将《闹钗》一剧的所有动作“定格”下来,足足拍摄了1000多张。他说,青年演员想学这个戏,即可对照照片进行模仿,学习潮丑的基本动作。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方展荣反反复复做动作,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摄影棚里没有地毯,其中一个跳起来前胸着地的“扑虎”动作,他就做了几十次,拍摄完成时,他已疼得站不起身。老艺术家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从这件小事中便可见一斑。
  其实,只要是有关潮剧的事,方展荣都会全力以赴。有一回下乡演出,他在台上腾挪滚打连续两三个小时,回到后台时已是大汗淋漓。有人劝他年纪大了不必每次都上场时,他却说:“不行,我不上场,乡亲们不满意。”第四届国际潮剧节期间,由于《摘锦五六三》需要用到的竹梯在汕头买不到,他特地开车跑到潮州浮洋找到一个工厂,自己先垫钱定做……
  “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对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但这并不是终点。”方展荣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将回过头继续潮剧艺术上的总结,特别致力于潮剧理论总结。“无论得不得奖,我都会把潮剧表演好、传承好。”
  3
     
   
特别报道  
曾漫路 黄泽群
  2015年12月7日,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表彰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我市潮剧著名丑角方展荣获此殊荣。座谈会前,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会见了获奖文艺家。拿到此大奖,对方展荣来说,可谓实至名归。方展荣,一个众多潮剧爱好者所熟悉的名字。从艺至今57年来,对潮剧舞台不离不弃,主演和导演近100部作品,塑造100多个舞台人物形象,主演和导演的作品均被录音录像发行,获得相当极高的艺术成就。
  “老丑”十年练一扇
  艺术钻研不“四散”

  1959年,年仅11岁的方展荣进入汕头市正顺潮剧团,被吸收为学员。次年转入汕头市戏曲演员训练班,接受潮剧艺术的正规训练。1978年进入广东潮剧院一团,正式开户潮剧表演生涯。
  从一脚踏入梨园行,方展荣就视潮剧为自己的第二生命。1978年,才刚刚出道的方展荣,为了向名师蔡锦坤学习扇子功,把狭小宿舍里的家具挪在一起,腾出地方就练开了,有时候一天练三场,整整坚持了十多年。在《闹钗》这出戏中,方展荣在继承前辈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充实和加工,例如找钗中的“溜子扇”连转数圈,后接一个碎步“顶旋扇”,在扇子不停旋转的同时,小跳蝶步行进,技巧难度高,被专家称为“高超的扇子功”。
  《柴房会》是方展荣的经典剧目,在“惊鬼”戏中,方展荣爬梯、滑梯、勾梯、蹲梯、立梯、最后“倒立式”滑降下来,如猴子、似蟑螂、像壁虎、如青蛙的一连串动作脍炙人口,让人忍俊不禁。无技不丑,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方展荣不断加工提炼表演动作,使它在动的时候有舞蹈美,静止时有雕塑美,在演出的过程中,方展荣还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加快节奏使喜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