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和风格。吴兹明导演设计了许多高难动作,我按照他的要求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准备着…… |
二、人物分析及塑造 |
第一场,目莲是以出家前的形象(也即傅罗朴)出场,这时的他是一个家境殷实、养尊处优同时又十分孝顺善良的富家少爷。我在一开始并没有用太大幅度的形体动作,主要运用细腻的表演、动情的唱腔刻画人物,表现其内心情感的变化。古话说“百善孝为先”,在傅罗朴身上,他的孝顺表现得极其突出。他对母亲刘四真总是毕恭毕敬,关怀体贴,即使母子俩在对待布施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他也总是轻声细语地劝告母亲,保持着晚辈应有的分寸。当傅罗朴发现母亲违誓开荤时,内心非常震惊,我的处理是双膝跪地,又痛又怜地唱出“母亲呀——母亲呀——”,把傅罗朴此时的复杂心情用唱腔传达给观众。刘四真在其弟刘贾的怂恿下犯下大错,致使僧众被烧伤,傅罗朴顿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一听斯言如雷震”这个唱段唱出了他的震惊和无助,我把傅罗朴的又怒又怨、又叹又求的心理活动层次分明地用唱腔表达出来,让观众感觉到他最后决心舍身事佛、为母赎罪的行为的可信。 |
|
|
|
21 |
|
|
|
|
|
傅罗朴虽然出家修行,变成目莲行者,但他在灵山还是情不自禁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当目莲通过照世盆照见母亲在地府所遭受的种种磨难时,心如刀剜,“要救无由救,要拦无法拦。空对盆中影,唯有泪泫泫”。在这里,我用一个“僵尸倒”来表现目莲此时急痛攻心的情状。高难度动作的恰当运用,把剧中人的情感外化,既刻画了目莲的孝子形象,又创造出强烈的剧场效果,备受观众的赞赏。 |
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目莲勇闯地府,准备解救母亲。一路之上,险阻重重,不时碰到妖魔鬼怪的阻挠。在白梅岭,目莲就差点被妖艳多情的梅精迷住。在香风醺送下,在美女环绕中,目莲差点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此处,我用迷离的眼神,如梦游一般飘浮的步态来表现目莲一时的迷失本性……突然,小鸟寻母凄惶的叫声传来,目莲一下子联想起自己的母亲,我用如梦初醒的神情,痛彻肺腑的语调喊出“我的母亲在哪里?她、她在地狱受苦啊!”这时音乐气氛骤变,情节突转,情景马上从温柔乡变成战场!最后,目莲战胜了梅精,继续踏上救母的征程,其实这也暗示着他战胜了外界的诱惑。人物性格的成长总是曲折和复杂的,它不仅表现在人物外部动作的冲突之中,更表现在人物的内心之中,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和表现人的“深刻性、多面性、复杂性”,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
目莲闯进地府,苦求判官赦免其母之罪,可是法官铁面无私,不肯宽赦刘四真。目莲情急之下,背起母亲就要走,与判官、鬼卒等形成对峙,一时陷入僵局。此时观音菩萨出现,告诉目莲“莫道经咒难应验,是你心中存杂念。莫道修得金刚偈,佛法无边也无偏。莫道你母在孽海,还有无数生灵苦倒悬。救苦须救一切苦,救难须救一切难。唯将孝心广天下,才是无私修行人。”观音菩萨的话如醍醐灌顶,目莲终于明白该如何做。他准备将自己的孝心推及天下众生,建盂兰盆会,超度一切亡灵,那时他的母亲自然也能脱离苦海。这是点题之笔,至此,本剧的主题得到升华,我在扮演目莲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一次洗涤。 |
三、关于“削发”的小插曲 |
排练时导演曾说起过目莲的造型问题,他希望我剃掉头发,以求形似,但又怕影响我平时的形象,没有强求,我自己一时也下不了决心。可是在 |
|
|
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