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以一种近距离、生活化的表演方式感染观众,这种真切的演出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观众。
其次还得将旧有的内容去糟取精。比如剧本的口白,老剧本中有的人物口白写得很粗俗,现今看来已不符合人物口吻,就该适当修改。同时,现在的潮剧剧本应该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才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另外要对青少年进行普及,把潮剧的知识纳入日常课堂教学。比如在音乐课上设置相关的潮剧课程,在文学课堂加入潮剧历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逐渐接触潮剧,在了解中培养兴趣。 |
引导市民买票进剧院看戏 |
|
记:近日剧协换届,您担任新一届主席,对于繁荣地方剧种和潮汕文化,有何具体思路?
张:当选为新一届主席,我感到繁荣地方剧种和潮汕文化,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首先将加大演员、曲乐、编剧等方面人才的培养。现在潮剧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缺乏人才。我们可以用请进来或送出去的形式,请老师开班授课。其次是加强推广和交流。多举办演艺比赛。除了省的演艺大赛,我们汕头市也可以举办,让大家在比赛中展示才华,很多优秀演员都是在比赛中 |
|
|
|
51 |
|
|
|
|
|
脱颖而出的。还可以举办各种征文比赛。请行业内外有识之士为潮剧和曲艺献策、提出建议。 |
此外,剧协可以组织送戏、送话剧、送歌舞等到社区、企业、学校,与观众进行交流。或通过采风等方式,加强与不同行业的交流,如果发展得好,还能以这样的方式走出汕头,去其它省市甚至国外交流演出。 |
记:组织送戏入社区、企业,更多时候是义务演出,这样是否不利于培养观众买票看戏的习惯?
张:花钱买票看戏应成为一种习惯。十几、二十年前,大家都是买票进剧场观看的,后来才开始免费看戏。这两年,为了培养良好的潮剧发展氛围,引导大家回归剧院,我们又重新尝试售票演出,像今年以来的“周五有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而早在2、3年前潮剧院一团就开始尝试。当时在澄海、潮州、揭阳售票,场场满座。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是好看的戏,大家都也愿意花钱去观赏,而且越是优质的戏,观众越是想买到剧场内的好位置。 |
反而,有的赠票使得拿到票的人不重视,没有来看。演员登台时看到前排的座位空着,心里难免失落。而众多戏迷却只能坐在后排或楼上翘首,所以希望拿了票没空去看的市民,把票转给其他人,这也是对演员的尊重。 |
当演员要有艺术良心
记:潮剧下乡演社戏以及小品剧进社区,这些都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由于演出舞台不同于剧场,是否会对演员的演出质量造成影响? |
张:我常说,当演员要有艺术良心。不管是在剧场内、还是下乡进社区,演员都要保持一贯的演出水准。因为演员在舞台上,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是代表整个剧团。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说,演出环境再不好也要坚持。
事实上,下乡的高强度演出对演员来说是很疲劳的。遇到酷暑或寒冬,十几个人一起感冒或中暑是常有的事,但大家还是打起精神坚持演出。很多演员之所以选择从事这份工作,心中还是热爱这门艺术的。
记:在环境较差、观众水平较低的场所演出,是否会影响演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像京剧之所以在民国期间得到空前发展,就是有一大批专业又精英的观众和票友,他们的挑剔促进了演员对自身演艺水平的不断打磨和提高。您认为现在演员能从哪些方面完善和提高演艺水平呢? |
|
|
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