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撷英
   
  潮州歌册的题材可归纳为四大类:其一、根据历史演义小说改编。如:《隋唐演义》、《十八寡妇征西》;其二、历史知名公案。如:《大红袍》、《小红袍》、《七尸八命》;其三、才子佳人故事。如:《临江楼》、《吴瑞明》、《西厢记》;其四、根据地方故事民间传说编写。如:《苏六娘》、《龙井渡头》、《金花牧羊》。
  潮州歌册的作者多数出自落魄秀才、闲散文人、潮剧艺人或记账先生之手。据刻印商号家族记述:抗战前潮城柯逸士秀才写过《曹翠娥》,他还是辛亥革命故事《许友若》的作者;潮安浮洋潮剧艺人洪舜曾编写《龙图骑竹马全歌》;潮城瑞文堂记账先生余芝伯编过《甘露寺选婿》、《桃花扇》。潮汕妇女从听歌册到学会唱歌册中获得文化滋润,不仅学到文字,还懂得历史知识。她们被潮州歌册故事吸引:听到忠臣被害就咒骂奸佞,听到公子落难得救就宽心舒气,听到情郎与小姐相会就眉飞色舞。潮州歌册牵动着潮汕妇女情感的激发。
  39
     
   
艺坛撷英  
  潮州歌册具有三大特色:其一、通俗性。语言浅白平易夹杂方言掌句,口语化,音韵悠扬和谐琅琅上口,虽以七言、五言为套格,情节紧张时有多变节奏以增强表达和感染力。其二、地方化。根据外地题材编写的歌册也泛溢潮俗文化的特色。如:以浙江题材编写的《小红袍》名歌,在编写徐鸾英姑嫂元宵赏灯的场景:
  “也有英歌十几班,也有锣鼓闹呛呛,也有皮猴共吊戏,也有白字共乱弹”。好像徐鸾英姑嫂赏灯不在杭州而是在潮州。语言、细节、风物渗进潮俗特色,让歌者感到亲切。其三、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融中国小说、戏曲、弹词于一炉。
  潮州歌册深受文艺界珍视,1982年12月《木鱼书·潮州歌册叙录》问世,其间有介绍潮州歌册的现实价值;1983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有潮州歌册条。潮州歌册不再是偏居一隅的闲花、野花,它以俗中有雅的魅力登上中国文坛的大雅之堂。它是中国说唱文学的一朵奇葩。
吴国钦
  《知蝉声几度》是一本关于潮剧人物的随笔集,记述了几十位潮剧界名人的遗闻轶事,或大笔勾勒,或工笔细描,虽云一鳞半爪,但吉光片羽,却也弥足珍贵。潮剧界的知名人物,如姚璇秋、林澜、陈英飞、管善裕、范泽华、吴丽君、谢素贞、黄瑞英、张长城、蔡锦坤、黄清城、陈秦梦、朱楚珍、林舜卿等名伶、名导、名编,在《知蝉声几度》中都可以读到有关的采访笔记或故事。该书为潮剧保留了一份别致的文化写真。
  《知蝉声几度》开篇写的是林澜,一般读者与观众可能并不知晓林澜是何许人也,但林澜绝对是谈潮剧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曾任广东潮剧院院长,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