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学层面,潮剧语言着眼中间层,兼顾高低层;以“本色”为主体,左跨“文采”,右跨方言;紧抓“纵的统一,横的差别”。也就是, “纵的统一”,是说剧中每一个人自身的语言风格要自始至终保持统一;“横的差别”则是指剧中各个人之间的语言风格要有差别。
时至今日,随着潮剧出访境外演出,足迹遍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潮剧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联络乡情、连结梓谊的纽带。 |
同时,潮剧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戏剧类91个项目中排名第四。昆曲申报口头非物质遗产,是第一个成功申报的,它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而潮剧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尤其可贵的是潮剧音乐还是天坛祭天的音乐。天坛的记谱方式也是用古老的工尺谱,和潮州记谱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可以看出,潮州音乐的源流,是从中原一直流传到闽南地区。这正是潮州音乐是“华夏正声”和“唐宋遗响”的根据和根源。可以说,潮州音乐源远流长,它已经把音乐的历史记录下来。著名琵琶专家刘德海评价潮州音乐是一个保留音律最好、最完整的一个没有污染的绿色音乐。我们的潮州音乐从它的曲牌、音调、音律的保存,可以说是能和云南巴东文化的纳西古乐相比的,它的历史,它的原生态状态,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所以我们因此有理由去申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笔者曾经多次强调“在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中,我认为潮剧是最有世界性的剧种。它随着潮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那么潮剧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作为潮人一种乡情乡音,把潮汕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凡是有大海的地方,就有潮声,有潮声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和潮州音乐。作为潮汕人特有的文化形式,随着潮人的足迹跨洋过海,潮剧不仅是潮人文化,也成了一种华侨文化、海洋文化。随着潮人遍布世界各地,潮剧也更具有世界性。” |
潮剧在正式进入"国家口头非物质遗产"目录后若干年的今天,笔者认为已经到了合适的契机,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口头非物质遗产"。 |
|
|
57 |
|
|
|
|
|
|
陈韩星 |
潮剧承继南戏的“三小”传统,“小生、小旦、小丑”的表演精彩纷呈。尤其是“丑”行当,分工细密,多达十大门类,表演程式丰富,说白诙谐,妙语连珠,表演滑稽风趣,与“京丑”、“川丑”并列为地方戏三大名丑行当。
潮剧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是:① 语言注重本色,又具文采,善于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等,具有特殊的方言文学风味;②
唱腔轻婉低回,抒情优美;③ 生、旦表演轻歌曼舞,优柔俏丽;④ 丑行分工细密,程式丰富;⑤
舞台美术具有民间工艺特色和乡土特点。⑥ 潮剧音乐和表演形式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融为一体,创造力较强,程式严而不僵。而最能体现这些独特艺术风格的戏剧体裁便是喜剧。
潮剧在400多年的历史衍变中,逐渐突出了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喜剧人物结构。我们从众多的传统戏及新创作剧目中,不难看出这种人物结构规律。聪明的编剧先生们懂得扬长避短,不管什么题材,只要能加进这“三小”,就在所不辞。反过来说,即这种喜剧人物结构,也给了编剧先生们一种无形的制约——你要写潮剧剧本,就要特别注意有此“三小”在内。
去年初秋的一天,中山大学的吴国钦教授到我们《广东文艺研究》编辑部座谈,他说最近正在写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刍议潮剧编剧的优良传统》。吴教授问我:“你认为潮剧编剧家最响亮的名字都有哪几位?”我略略想了一下,说:“如果参照元曲四大家的提法,要说‘潮剧四大家’,那就非谢吟、张华云、魏启光、李志浦莫属,也就是说,这‘四大家’的剧作, |
|
|
|
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