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曲稀剧并蒂芳
在谈到潮剧与汕尾市三个稀有剧种时,张怡凰说:汕尾的三个剧种是濒危剧种,我们潮剧还不是。其中海陆丰白字戏和潮剧是同一语系的孪生姐妹。语言和唱腔都很接近,有些弦诗可以共用;在语调、旋律上优美、委婉一些,比较细腻一点;在表演上,白字戏的剧目保留传统的多,而潮剧则着重接近生活、创新多,如《东吴郡主》、《雅娘》等,重排大量传统剧目,如《无意神医》、《陈三五娘》、《苏六娘》等均获得好评。
而编剧沈湘渠在讲海陆丰白字戏和潮剧时说,两个剧种在伴奏锣鼓、曲牌、唱腔、表演风格上是相同的,而在音乐方面:海陆丰白字戏保留得古朴,而潮剧改革发展快些,引用了西洋乐器如长笛、大提琴和倍大提琴等。
据介绍,海陆丰白字戏和潮剧原都称白字戏,又称“南下白字”;潮剧称“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海陆丰和潮汕同属闽南方言语系的两个方言区。海陆丰的白字戏用海陆丰方言规范;潮汕的白字戏用潮州方言规范。两个剧种的剧目体系、音乐声腔体系、表演体系、舞台美术体系,也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后来的发展和规范的方言不同。海陆丰白字戏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就是它从海陆丰地方的佛曲、法曲等庙堂音乐,以及渔歌、山歌、歌册等吸收营养,特别是海陆丰语言给音乐带来了变化,使其有别于潮剧。 |
相关链接—— |
|
导演谢平安:四川乐山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剧协常务理事,四川省多届影视剧十佳导演称号获得者,2001年选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曾荣获文化部第 |
|
|
49 |
|
|
|
|
|
七届、第八届文华导演奖第一名及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导演大奖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谢平安的代表作品有:川剧《死水微澜》、《变脸》、《中国公主图兰朵》《潘金莲》、《华子良》等;京剧《华子良》、《雪宝公主》;眉户剧《迟开的玫瑰》;昆剧《张协状元》;越剧《杨乃武》。 |
作曲李廷波:普宁市人,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957年就学于汕头专区戏曲演员学习班,师承潮剧名丑谢大目,工丑行。1960年分配至广东潮剧院当演员,主演过《闹钗》、《剪辫记》、《柴房会》、《游乡》、《打铜锣》等戏丑角。1964年参加拍摄潮剧艺术影片《刘明珠》,饰演穆宗皇帝一角,获好评,其表演眉毛上下颤动演技得到专家赞赏。期间自学潮剧音乐唱腔设计,参加编创唱腔,1967年后转为专职作曲,先后在汕头地区潮剧团和广东潮剧院一团任作曲。
30多年来,为70多个剧目谱写唱腔,有20多个剧目由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和香港东南亚唱片公司录灌唱片或卡式带出版发行,主要有《王熙凤》、《谢瑶环》、《节义锁》、《张春即削发》、《王昭君》、《汉文皇后》、《古琴案》、《陈太爷选婿》、《王翠翘》、《蝶恋花》、《智取威虎山》、《德政碑》、《葫芦庙》等。有14个剧目由中国录音录像公司录像出版发行,主要有《春草闯堂》、《女皇武则天》、《梅针恩怨》、《回窑》、《华容道》、《孟姜女过关》、《偷诗》、《痴梦》《搜楼》等,发行国内及东南亚一带。
编剧沈湘渠(本名象渠):潮州市潮安县人。广东潮剧院艺术研究室主任,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1963年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潮剧表演专业,同年分配到广东潮剧院工作。1965年考取并参加中山大学中文系函授。“文革”期间,广东潮剧院联消建制,被安排到汕头发电厂当工人8年。1978年调回广东潮剧院任编剧。1985年参加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电视剧、电影创作班函授。至今20余部长短潮剧剧作问世,均由潮剧院所属剧团演出。大部分剧目录制成音像制品在国内外发行。《终南魂》获广东省1990—1991年度专业戏剧创作剧本二等奖、第五届广东省 |
|
|
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