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保留剧目。《陈三五娘》与《苏六娘》演遍潮汕大地,家喻户晓。1957年和1959年曾把这两个剧目带至北京上海等地演出,1960年还到香港、柬埔寨等地演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赞誉,《苏六娘》与《荔镜记》也都摄制成潮剧电影片发行海内外。
广东潮剧院整理创作的潮剧《荔镜记》(即《陈三五娘》)演出剧照刊登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报》期刊1957年第7期封面,由潮剧演员姚璇秋在《陈三五娘》中饰五娘(见图①)。《苏六娘》演出剧照刊登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剧本》杂志1957年第9期封面,《苏六娘》演出剧照刊登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剧本》杂志1957年第9期封面,姚璇秋在《苏六娘》中饰苏六娘(见图②)。潮剧演出剧照能在这两个国家级戏剧刊物封面刊登当时尚属首次。《戏剧报》现改为《中国戏剧》,据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潮剧演员剧照能刊于该杂志封面的,除了姚璇秋,只有广东潮剧院优秀演员张怡凰,她的剧照曾刊登于《中国戏剧》2006年第5期总588期。 |
|
张琳楠 郭媛 |
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潮共同探寻潮剧发展新路。昨天下午,在汕头文化艺术学校举行的第四届潮剧节“潮剧传承与发展论坛”上,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院长陈学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国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翼心,韩山师范学院教授黄挺、广东潮剧院国家一级编剧范莎侠等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的潮剧传承与发展”主题,紧贴潮剧人才和市场的培育、潮剧“申遗”的意义、潮剧编剧的创新发展等潮剧艺术热点进行了热论。 |
|
|
63 |
|
|
|
|
|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院长陈学希:
注重提升潮剧人才层次和素养 |
从1993年第一届潮剧节以来,潮剧节这个文化活动品牌已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项较具影响力的戏剧文化盛事,成为一个国际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潮人联系与沟通的纽带。在目前戏曲整体面临萎缩的情况下,潮剧如何屹立于戏曲之林,保持长盛不衰、一枝独秀,需要海内外潮人共同来努力。
潮剧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上有国戏下有西洋戏的情况下,潮剧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与海内外潮人的喜爱与推广分不开,也可见潮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是十分深厚与广阔的。
但目前,潮剧发展中仍有值得我们加以深思的地方,人才培养更是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导演、编剧、舞美等都存在人才断层的问题,所以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培养人才。希望政府多扶持,把政策落到实处,如成立潮剧发展专项资金进行培养。
同时,老一辈潮剧艺人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音乐唱腔等潮剧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的整理、总结并加以研究,让潮剧中青年演员向老艺人拜师学艺,认识传统、继承传统、掌握 |
|
本剧种的艺术特点,才能在传统中创新。正如在开幕式上丁增钦作曲指挥的《邂逅春天》潮剧音乐剧,首先在舞台造型上就有了突破,而且在潮剧表演中加入民乐,这也是一个 |
|
|
|
|
6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