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三请樊梨花》剧照 |
角色表 |
樊梨花——杨伟丹(上)、陈立君(下)
薛丁山——邢佩洁(上)、陈慕芸(下)
程咬金——曾惠刚
薛仁贵——蔡财旺
薛金莲——詹晓君
秦 汉——陈金辉
窦一虎——许益宏
薛应龙——李文浩
杨 凡——高树洪
樊 洪——何平发
樊 龙——谢继顺
樊 虎——陈焕泽
铁 珍——陈淑贤
兵、将、婢女由本团演员饰 |
|
|
29 |
|
|
|
|
|
|
卢吟词 |
二、做
四功除唱唸外,余皆为做。潮剧传统有偏重唱的唱功戏,偏重做的做功戏和唱做并重的戏。其中以唱做并重的戏最受观众欢迎。
一个好的剧目,如果缺少应有的做功,只有曲听,少有戏看。这是美中不足。如解放前的《柴房会》《扫窗会》《井边会》等,只偏重唱功而缺少做功。建国以后,从和兄弟剧种交流中,得到启发,对《柴房会》进行整理,增添了李老三宿店惊鬼的表情,丰富了做功,使他朴素率直,见义勇为的性格更加突出。使《柴》剧成为观众更为欢迎,唱做艺术丰富的保留剧目。《扫窗会》和《井边会》也同样得到了丰富的提高,使观众和行家百看不厌。过去,有些现代戏观众不爱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好的唱做艺术,缺乏感染力之故。实践证明,凡是大胆丰富做功艺术的,观众就会欢迎。如《东海最前线》《海上渔歌》和最近地区上演的现代戏,编导和演员都深入生活,又能在继承传统艺术上,加以创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今后应该朝着这个方面,倍加努力。
我们要有批判地继承传统的表演艺术。在现代戏的表演中,存在着三种偏向:一是没有根据特定环境和特定人物,生搬硬套传统表演程式,流于形式主义;二是没有以生活为依据,经过提炼为美化的新程式;而是照搬生活的东西上舞台,流于自然主义;三是不顾戏曲形式搞成话剧加唱。我们要努力做到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传统,深入生活,积极创造新的表演形式,提高现代戏的艺术质量,吸引更多的青年观众,才能达到振兴潮剧的目的。 |
|
|
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