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庵堂认母》饰王智贞,都是唱工繁重的戏,观众看后认为她唱腔音色优美,韵味浓厚,能运用细腻婉转的唱声,表达人物复杂的感情,但这个成绩的取得,已花去她许多心血和精力,本来,十七、八的年纪,正是好动爱玩的年华,但这个“玩”字却一直与她无缘。在戏校时,她一心扑在声乐上,来到剧团,更是天天练唱,每次下乡演出,她清早起来,就跑田洋,上山坡,先是练唱,后又练功,严格的磨砺,才使这个在台下似乎并不机灵的“小丫”,能在舞台上扛起大旗,成为青衣行当的一名新秀。
剧团里的练功制度也较健全,演员每天上午八时半到九时半,是铁定练功时间。乐队经常保持每周三个半天的集体练功。为了美化舞台,减轻演员负担,一直忙于舞台改革的工作,也近于制度化了。由于大家的努力,都取得可喜的成果。


   香港潮商互助社观光团中的潮剧同行,观看了潮剧院青年

7


汇演之后,赞扬涌现大批新人。团长张让彬先生说:看到一批有才华的新秀在舞台“亮相”,十分高兴;潮剧院、汕头戏曲学校,都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将给香港与海外“戏人”很大鼓舞。著名老生许云波先生、头手乐师余楚石先生,以及杨松昌、卢应铭等先生都认为《王熙凤》、《柴房会》等戏演出成功,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方展荣腰腿工过硬,演《柴房会》的李老三干净利落,十分难得。
   香港潮剧同行还对导演、作曲等方面出现的新人感到高兴,说潮剧是“全面”的后继有人。他们还盛赞汕头戏曲学校培养新人做出可喜的成绩,各行各当有苗子,潮剧大有希望。
   杨文波先生的书面意见:“……三、四年间,潮剧发展之速,系一般海外人士所难预料,尤其青年演员中,有的已达炉火纯青境界。如饰李老三之方展荣,莫二娘之吴楚珊,王熙凤之郑建英,尤二姐之吴玲儿,《三篙恨》中之郑小霞及胡娟,均系优秀艺员,其他演员也中规中矩。戏校各学员,再加舞台实践,俱可造就。”

8
封面 封底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