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得好,更由于在生活中,她就是如此的人物。熟悉她的人们,无不深为她的贤慧之美所感动。有不少年轻演员就都得到她的帮助,曾经有一位叫王郑萍的青年演员,知道她演过传统剧目《拾玉镯》,就上门求教。虽然,已经多年不演了,但陈丽璇仍热心传授,此剧后来获得当年潮剧青年演艺大奖赛二等奖的殊荣。她的无私让王郑萍深受感动。从郑小霞、吴楚珊、陈美芝,到詹春湘等,有不少中青年演员都得到过她的点拨。多年后的今天,郑小霞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陈丽璇每天早晨五时多就 |
|
陈丽璇在《金花女》中 |
|
|
风雨无阻地准时赶来辅导自己的情景。这种为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她们因此都亲切地称她:“丽璇姨!”亲切中透出尊敬,却又不见得生分。由此可见其间的那份暖人的感情。 |
四
“文革”后期,陈丽璇离开下放的花纸厂,回到剧团,她就被派往上海戏剧学院化妆班进修,回来后担任剧团化妆造型设计工作。盛极一时的潮剧《小刀会》中的人物化妆造型设计就是她所承担的,演出效果很好,获得了行内行外的赞赏。
当时,陈丽璇是较早归队的演员之一,演样板戏时,她从来不计较什么角色,有需要她就上台,就是极不起眼的群众角色,她也认真演好,从不应付。比如演现代戏《龙江颂》时,她演的群众角色,必须翻“前桥”,对她而言,这很不容易,可是,她迎难而上,刻苦练习,翻得十分精采。而因为苦练,把腰也扭伤了,成了一直折磨她的老毛病。但她并不后悔,而是说, |
|
|
|
45 |
|
|
|
|
|
艺术不能不认真啊。这是她们那一代艺术家为人处事的虔诚,热爱着艺术,同时乐意付出全部的精力,把艺术做得更加完美。
1980年,陈丽璇调到广东潮剧院艺研室。一方面,她没有远离舞台,仍然参与演出;一方面,她却要担任艺术辅导的工作,在剧院学馆中传授花旦艺术,培养新的艺术人才。 |
记者看到当时拍摄的她表演的一套38式的女式扇招,大出意外。潮剧丑角的扇功,那是大大有名的,当我们看到方展荣的那手出神入化的扇功时,总会叹为观止;没想到的,却是潮剧坤角也有如此优美的扇功。当看到诸如“半卧扇”、“回礼扇”、“坐花扇”、“观鱼扇”、“扑蝶扇”等等招式,光是名称就美得令人遐思。
她说,当时没有现成教材,只好结合自身的演出体会自己编,还有一套“手帕功”,算是对潮剧前辈艺人艺术的一种总结。这当然也是她对潮剧旦角表演的贡献,值得致敬!
当然,陈丽璇人生中最想感恩的人,还有一位至亲者,就是母亲。她不但是自己走向潮剧的引路人,而且是事业上的有力支持者。那些年,陈丽璇与先生都忙,很少能够在家,下乡演出成了常态,两个女儿就只能让母亲带着。而今,一说起这段往事,陈丽璇总是十分动情,除了感激母亲之外,就是对两个女儿有着深深的遗憾,说在她们成长的时候,陪伴她们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也关顾得很不够。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她是一个潮剧演员。在艺术与亲情的选择间,更多的时候,她只能是把爱和亲情深深地埋在心里,衷心地对母亲、女儿等亲人说一声:对不起了!
现在,陈丽璇虽退休多年,仍然是不论寒暑,剧院有需要,召之即来。新排《金花女》、《香罗帕》,她与其他老艺术家,都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她说,传承是潮剧发展的基础,先得原原本本传承,这是前人留下的宝贝,千万不能失传。
她对当前某些人借着创新之名对传统剧目进行胡乱改动,并不赞成。她说,创新不是不好,却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符合潮剧的规律,不可胡来。
这位老艺术家对艺术拳拳之心,多么令人感动! |
|
|
|
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