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荔镜记》 |
|
过程中二老言谈举止中的相敬相让和融洽默契,让人感动莫名。也想到了姚璇秋老师和她远在广州的丈夫,姚璇秋老师说起和丈夫因工作分隔两地时,她曾随口告诉先生想她的时候就看她的碟片,而她的先生果然就这样做 |
|
了!我想,正是这种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才让他们在事业上走得更远,而人情味却不减,反而更浓! |
这一次的访谈,林淳均和谢素贞二老其实并没有像其他潮剧老艺人一样滔滔不绝,所以得到的信息量不会特别多,但却多了一些自由、愉快的交流。二老会询问我们在学校的生活情况,会关心我们未来的工作。正题讲完之后,林老询问了潮剧课题的进展情况,还提出了写课题论文的一些建议。临别时,他还赠予《岁月如歌》和《潮剧百戏图》两本潮剧著作。得到赠书,这当是每次访谈最窃窃自喜的收获了!
道别时候,二老送我们到门口亲切握手告别。回想当年,谢老有幸跟毛主席握过了三次手,她回忆,主席的手掌又宽厚又温暖,她的手被主席的手握住,还没有主席的手掌心大。而这次,我也有幸跟谢老握了握手,握手的瞬间,一股暖流从心里流过。虽然没有时间去仔细端详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但我想,这必定是一双在台上台下表演、练功时握过刀枪、翻过跟斗,受过伤痛的经年累月勤学苦练的手,是一双历经沧桑的手。而这双手的主人谢素贞老师,我在她满足的笑脸上和平实的话语中,看不到一丝埋怨。
本欲随手将门关上,二老却站在门口挥手目送着我们走下了狭窄的楼梯。于是,心里的感觉便像这刚刚喝下的工夫茶一样,在口里留着余香,一路伴随。(韩山师范学院 陈少红) |
|
|
|
65 |
|
|
|
|
|
|
潮剧,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生命力的剧种,是潮汕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奇葩,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牵动着潮汕人的拳拳赤子之心,联结海内外几千万潮人,也是飘洋过海的潮汕人热爱故土的情感依附。“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这句流传在海内外潮人中的话语,体现了潮剧对潮汕人的独特吸引力。
我与潮剧的不解之缘也充满着戏剧性。我是普宁人,潮剧在普宁也是遍地生花,而我会恋上这朵梨园名花也是一种缘份。我并非是完全意义上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最先接触的是广府文化,读书识字是在东莞。虽然父母都是普宁人,但居住在没有潮汕话的环境中,我小时候所说的潮汕话也是不标准的,潮汕俗语俚话甚少听到,潮剧更是闻所未闻。看得懂潮剧,能欣赏潮剧的艺术美,享受这一文化瑰宝带来的无限乐趣对于连潮汕话都说不好的我来说,算是一个奇迹。 一切尽是“缘” 13岁时,因为家庭原因,我随父母回到了我的故乡普宁。在奶奶家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潮剧。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是觉得他们的服装和化妆好漂亮,动作表情很丰富,音乐优美,说话有韵味。和众多潮汕年轻人不同,我在第一次接触潮剧时,并没有排斥的心理,反而充满了好奇。他们在唱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把原本能快速说出来的一句话把它拉得那么长呢?他们说话怎么那么有节奏感,还要不时的敲锣打鼓?为什么有时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能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幕?为什么他们能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把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交待清楚?为什么能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一个个好奇的问题在我心中不停地提问着。 |
|
|
|
6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