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语广播网 |
潮剧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南国鲜花”,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保护和传承,是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年,由广东潮剧院积极申报,潮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广东潮剧院开拓创新,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着力继承、保护潮剧剧种特色,推动潮剧艺术保护、传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
建立健全传承机构和制度
成立了汕头市潮剧艺术保护传承工作委员会,下设潮剧艺术保护传承培训中心,由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担任主任,形成了以姚璇秋为代表的传承机构和制度。通过制订《潮剧传统艺术保护传承工作培训中心工作条例》、《广东潮剧院潮剧传统剧目传承工作实施办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建立潮剧剧目、传承人和设施保护体系。在院团体制改革中,广东潮剧院专门成立汕头市潮剧艺术博物馆及姚璇秋艺术传习所,把潮剧传统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开展传统经典剧目保护性传承
深入对潮剧艺术进行全面普查,挖掘整理确定了一批尚有艺人可担任传承人的潮剧古典剧目,作为艺术保护、抢救和传承工作的启动项目,分期分批进行保护传承,指定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方展荣等一批专家为传承老师,先后组织传承了《扫窗会》《闹钗》《认像》等30多个潮剧传统折子戏,在传授老师的指导下有近百名青年演员参加培训和演练。今年广东潮剧院又邀请姚璇秋老师亲自传授经典折子戏《扫窗会》,院属剧团青年演员、演奏员踊跃参加传承传习活动,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名家传戏·经典再现——潮剧折子戏《扫窗会》传承汇报演出专场”。 |
|
|
37 |
|
|
|
|
|
开展传统剧目生产性传承
组织对大型传统剧目《玉堂春》《荔镜记》《苏六娘》《王茂生进酒》《刘明珠》《续荔镜记》《换偶记》《香罗帕》《梅亭雪》《金花女》《八宝与狄青》等进行生产性保护传承,由传承人、老艺术家对青年演员口传身导,使传承工作与剧目生产相结合,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剧目深受观众喜爱,市场反映良好,成为广东潮剧院常演剧目。 |
建立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体系
通过积极申报,姚璇秋、方展荣2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张长城等3人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黄瑞英等5人被认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形成了以姚璇秋为代表的潮剧传承人体系。潮剧传承人充分发挥作用,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姚璇秋被评为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广东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展荣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
开展潮剧非遗交流传播活动
结合汕头市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战略,广东潮剧院开展“海丝潮情——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海外行活动”和“潮音乡情——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港澳行活动”。组织赴美国、澳洲、泰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举办潮剧优秀剧目展演,多次组团赴香港参加中国香港戏曲节演出,在澳门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之夜”展演,赴台湾参加“广东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还积极做好“请进来”工作,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潮人社团联合开展潮剧名家同台献艺活动。赴海南、广州、佛山等地举办潮剧传承剧目展演活动。从2013年1月起,广东潮剧院固定每周五晚上在慧如剧场定点定期开展“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惠民演出活动,采取低票价及免费赠票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共享潮剧繁荣发展成果,2013年至2016年9月共演出230场,平均上座率保持在6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潮剧演出外,还有粤剧、广东汉剧、山歌剧、京剧、正字戏、越剧等剧种参与演出,慧如剧场正逐步成为地方戏剧“百老汇”式的演艺中心。 |
|
|
3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