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窗会》原为《书馆逢夫》一折。因为音乐唱腔严谨,做功细腻,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正生正旦戏应功戏,所以一直得以传承。建国初期潮剧六大班就有“正顺”、“三正”、“源正”和“怡梨”四大班演出这个折子,当时叫做《扫纱窗》。剧本基本相同,但导演,当年称教戏先生的处理不尽相同。
1953年,由当时粤东行署属下的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潮剧改进会组织力量对此剧进行一次整理,郑一标导演还以此剧为例进行关于导演的学术讲座,普及导演知识,为潮剧导演制的建立作出示范。自此潮剧就有了导演的职称。
1953年底至54年初,此剧作为参加“广东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暨汇报演出”的剧目之一,在省里得到充分的肯定。1956年广东省潮剧团成立,《扫窗会》作为首选的演出剧目之一,又进行一次更精细的整理加工。至此,从剧本、音乐到表导演就都定型了。
现在《扫窗会》的剧情是:洛阳书生高文举,穷途潦倒,日食难度。一日街头卖诗,昏倒凉亭,得遇王员外相救,收留家中。王年老无子,见高品学兼优,便以爱女王金真妻之,又助其上京赴试,得中状元。奸相温阁有次女未嫁,逼赘为婿。文举命张千送信回家接金真来京,不料又被温相父女换作休书。金真接信,想起过去恩义,恐休书有伪,乃跋涉到京,冀会文举一面。谁知又遭温氏所阻,打入厨下为奴,百般凌辱。后来幸得府中老奴相助,引她到书房外,假作扫窗,会见了高文举。正当夫妻剖心倾腹,互诉衷肠之际,就被温氏发觉。文举取梯助金真越墙逃走,教她到包老爷台前告状,只有包拯审明上奏,惩办奸相,夫妻始得重圆。 |
二、《扫窗会》是一部潮剧声腔艺术的经典 |
声腔艺术是戏曲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剧种的最大区别就是声腔的不同。在同一剧种中,又以各具特色的声腔分为不同的流派。从前潮剧称为潮腔、潮音、潮调,就是以声腔自我标榜。 |
潮腔是怎样形成的呢?、
明代弘治年间在广东兴宁当过知县的祝枝山在其《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到元末明初高则诚写《琵琶记 |
|
|
35 |
|
|
|
|
|
》的时候,从剧本结构到行当设置以至演出形式,南戏已形成一定的规格模式。说潮剧是南戏的一支的依据,是从它习用南戏的剧目如《蔡伯皆》、《颜臣》,到自己以地方题材制作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都按照南戏的体例分出,先由副末登场介绍剧情,接着由标明行当的角色演出。不同曲牌的曲子一支连缀着一支唱,中间夹带宾白。每演至一个段落,由演员念完下场诗下场,即为一出戏。戏曲就是唱曲念白表演故事,重在唱曲。潮州的戏班从最初以正音唱曲,夹杂用潮州话道白,如《刘希必金钗记》,到完全用潮州话说唱演戏,成为潮调、潮音,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潮剧创造了自己的声腔,完成一次飞跃。从出土的《蔡伯皆》到清代潮州刊刻《蔡伯皆奏皇门》和《认像》,比对流传至今天的两折戏的演出本,可以明显看出整个蜕变的过程。如《认像》与古本《琵琶记》三十七出“书馆悲逢”内容相同,蔡伯皆唱的“太师引”揭阳出土的抄本虽无分出,但“太师引”的曲牌和曲词基本一样。到清代刻的“潮音班本”《蔡伯皆认相会妻》就增添了不少道白,曲词的内容也改了,但没标明曲牌。此本流传到今天,其中,出土抄本《太师引》的唱词已被改动,曲牌也变成【头板石榴花】。潮州话发音分八个声调,比起中州话四声发音限制多,为了用方言演唱,必然要改动一些辞语。碰到无法改动,用潮州话读来拗口或不合辙的词句,就采取正字发音。这个方便编剧遣词造句的变通办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了更明白晓畅地叙事和抒情,前人采用在曲牌中添加词句的办法丰富歌唱的内容,叫做加滚。在南戏属下各种声腔尤其是弋阳腔的传奇中很容易见到。欧阳予倩先生在《戏曲研究资料序言》中说:“原有的南北曲牌调,通过南戏的传播,被引用到弋阳腔上来之后,曲词过于文雅,不容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而加上滚唱滚白,即是把原有整段曲调切开,在中间加上一些通俗词句,用比较简单的唱,类似朗诵,接近当地口语的唱腔唱出来”。这个方法潮剧很早就采用了,从清代流传至今的折子戏中,几乎所有曲牌都是在中间充填若干子母句加滚。 |
清乾隆年间,皮黄系统的板腔体制剧种西秦班、外江班在潮州一带很流行,对潮剧产生很大的影响。潮剧在搬演西秦戏外江戏剧目的同时,移植其曲牌。更重要的是效法板腔体唱词分子母句,母句押韵,末句拉腔,以板眼变化变换节奏的办法,使潮剧的声腔既有曲牌连缀的严谨,又有板腔的自由 |
|
|
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