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是历史悠久、艺术博大精深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不但受到讲潮州话的普罗大众的喜爱,许多大戏剧家如卓别林、梅兰芳、田汉、老舍、曹禺、阳翰笙、张庚等都对潮剧情有独钟。“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法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田汉957年6月1日赠潮剧诗)“姚黄魏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老舍1962年4月赠广东潮剧院诗)热情洋溢的诗句表达了戏剧家对潮剧的热爱与赞美。潮剧之所以能享有如此的美誉、编剧家们功不可,但对潮剧编剧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历来关注较少。本文拟就这方面管中规豹,略陈己见,以就正于方家与读者。
潮剧编剧家最响亮的名字,非谢吟、张华云、李志浦、魏启光莫属,这“潮剧四大家”的剧作,可以说代表了潮剧编剧艺术的最高成就。(“潮剧四大家”是潮汕知名文化人陈韩星提出来的),而前几年出版的《潮剧剧作丛书》,收录了陈英飞、沈湘渠、李英群、林邵贤、洪潮、黄翼、刘管耀、陈名贤、林树棠、陈鸿辉等众多名家的代表剧作,加上前已结集出版的林澜、连裕斌的剧作,可谓林林总总,枝繁叶茂。眼下还有正活跃在潮剧界,以《东吴郡主》《葫芦庙》等蜚声剧坛的女剧作家范莎侠,崭露头角的林克等等,真是众星闪烁、各擅其长。
读潮剧本,首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剧作家们对传统的重视,在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改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潮剧艺术传统深厚、据林淳钧、陈历明的搜集研究,潮剧上演过的剧目在2400个左右,(见《潮剧剧目汇考》前言)其中传统剧目约占七、八成,达2000个左右。潮汕民间有《十二月点戏歌》,点的经常在潮汕地区演出的十二出戏乃是《荆钗记》《破窑 |
|
|
41 |
|
|
|
|
|
记》《和戎记》《荔镜记》等,无一例外均是宋元明南戏或明代传奇剧目。潮汕民间还流行《百戏名》《百屏灯》等歌谣,唱的是一百出当地深入人心,非常流行的戏出,几乎也是传统剧目,可见传统戏在潮剧中的地位。
传统戏需要整理改编,才能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近现代以来,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成绩十分可观。成就了潮剧尊重传统,从传统戏曲营养以服务现代的优良传统。以李志浦为例,让李志浦享盛名的是他整理改的传统剧《张春郎削发》,原来的老剧目叫《张春兰舍发》,是一个写忠臣遭馋遇害,孤女复仇的庸常故事,穿插有山神指引、老虎逗人等“怪力乱神”情节,李志浦从这个寻常故事中发现了不寻常的关目--头盔公主,被公主削发的正式公主的未婚夫婿。李志浦抓住全剧这一“戏胆”,建构了整个戏的戏剧冲突:公主的骄娇二气与张春郎的少年气盛之间的性格冲突,扔掉了悲欢离合的老套,吸引了观众浓厚的观赏兴趣与审美期待;小夫妻间由于性格不合引发冲突,这几乎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剧作玉石契合了传统与现代,成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爱情喜剧。经过著名演员陈学希的再创造,《张春郎削发》终于在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一炮打响,连演几百场,一时间出现了“满城争说张春郎”的盛况。
《孟丽君》是李志浦另一个整理传统戏的范例。此剧原见小说《龙凤再生缘》,演女状元孟丽君与皇甫少华一波三折的婚恋故事。原本情节冗长而头绪纷繁。李志浦删去枝蔓,削去刘奎璧娶不到孟丽君、想娶皇甫少华之姐亦遭到拒绝以后,以其妹为饵引皇甫少华上当等情节,突出了孟丽君“一人一事”的结构,写她女扮男装,文武双全,其美艳让皇帝垂涎三尺,又懂艺术治好了太后的病……全剧属于民间理想主义的浪漫结构,孟丽君的女英才的想象深入人心,尤其得到女关中国的喜爱和赞赏。《孟丽君》从50年代开始至今,演了近千场,观众在百万人次上。这是演剧史上罕见的。在中国乃至世界,能够演千场的剧目,怕如凤毛麟角。李志浦在谈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经验时说:“寓教于乐,也即是艺人们常说的,首先要‘有戏给人看’这才能吸引观众。”(《古为今用三题》)“整理传统剧目,有如修铜镜,只拂去灰尘不能显其光彩,惟有加工细磨,方能彩照人。”(《雅俗共赏的一次探求》)其他如《告亲夫》(编剧林邵贤、郑文凤、王江流、马飞)、《八宝 |
|
|
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