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撷英
   
小生
   潮剧演员和观众的交流,一直都有。听老一辈说,以前剧团到乡镇演出,当晚演完,第二天就会有戏迷晾出超大张的海报,写出看戏的感受和意见。这些戏迷,居多是“戏雕刀”级别的资深戏迷,他们的意见剧团和演员都会很重视。这是戏迷和演员“原始”的交流。
  传统媒体也是演员和观众交流的主要方式。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报纸,到后来的广播,再到电视,都经常会有潮剧的信息和节目。这也是一种交流。相对来说,后期的广播得益于直播的便利,互动程度强一点,报纸和电视,观众就少了很多主动。
  新世纪开始,互联网普及,潮剧开始与现代的传播媒介结缘。一开始是网站论坛的模式。借助论坛,戏迷群体似乎一夜间全部从地下冒了出来,年轻戏迷以前那种自以为是熊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网络也渐渐为演员们所认知和重视,成为演员和观众交流的新媒介。
  老一辈的演员,虽然很多不会上网,但都能知道有个“电网”,可以让戏迷了解自己的情况,可以给戏迷在上面发表意见,有的还会让戏迷打印网络上有关自己的资料给自己看。年轻的演员,接受网络那是不在话下,尤其80后90后们,都是有资历的网民,他们大都会时不时就
  到网络上与戏迷互动,部分演员还对戏迷无条件公开了自己的QQ。
  后来,有了博客。有心的演员,象林燕云、王锐光、黄映伟等,都开了博客,在上面介绍自己的一些演艺动态以及对艺术的某些看法。但是,因为写博客有硬件限制,互动性也不够,加上演员们演出繁忙,这些演员的博客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早期有保持更新,后期基本成僵尸博客了。
  这两年,微博兴起。这种实时、互动性强的拇指传媒,非常适合过着
  35
     
   
艺坛撷英  
流动性生活的演员,因此在演员中迅速普及。国内戏曲界的很多演员都开了微博,演员之间、演员戏迷之间的互动,很是热闹活跃。演员们充分利用这一媒介,团结和发展了一大批铁杆戏迷,从另外一个层面,推广了自己的剧种。
  潮剧也有很多演员开了微博。拥有众多戏迷的林燕云,基本成了微博达人,总会实时和戏迷报告自己的动态和演出心得,上传剧照,得到粉丝们的追捧。不过,大多数潮剧演员的微博,不是罕得刷新,就是完全作为一个情绪发泄站,和国内其他剧种的演员们那种既热闹好玩又凸显着不少内涵的微博相比,差别甚大。
  问过一些相熟的演员,为何微博总没刷新?答,不知道说啥好。其实,都把微博看成任务了,看成任务就不好玩了。说动态,说心得,说戏内外的事,就和聊天一样,啥都好说。上海京剧院春节演出反串版《龙凤呈祥》,还没演出,微博上已由演员和戏迷炒得火热;演出时,台上演出,台下同步的照片评论已由观众实时直播,有的演员刚下场,马上汇报演出心得,演员观众你来我往,好玩得很。
  推广潮剧,方式很多,微博,是信息时代一个新兴又好玩的方式。套用淘宝体和潮剧的角儿们和粉儿们说一声:亲,今天你微博了没有?没有,请按下你的拇指吧。 
陈喜嘉
  戏谚说“做戏是神经,看戏是白仁”,久闻郑健英做戏,近乎痴狂,并由此迷倒了海内外“戏痧”。
  年幼时,她喜欢和妹妹一起,扮戏唱曲。本来,父母是"吃国家粮"的教师,虽然家在农村,但境况比常人强几分,不吃戏饭也另有出路。可是她想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