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用毕生心血引领着潮剧发展。她的离去,令潮剧界众多老艺术家感到惋惜,大家高度肯定姚璇秋的艺术成就,并对她表示深切缅怀。
“我跟璇秋老师是1953年一起参加潮剧团的,1957年广东潮剧团成立,我们一起到北京汇报演出,得到首都文艺界和观众的赞赏和肯定。”谈起姚璇秋,著名潮剧演员、导演黄瑞英哽咽地说,姚璇秋先生为潮剧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
1957年,潮剧与广东省的琼剧、汉剧组成“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赴京演出,一炮打响,好评如潮。“这不止是姚璇秋先生一个人的荣耀,更是潮剧的荣光,让潮剧这个南方的地方小剧种在全国被大家认识了。”黄瑞英说。
“姚璇秋先生是潮剧的代表,是剧种的旗帜,是我们这一辈潮剧同行的金字招牌,是‘老字号’。”黄瑞英表示,姚璇秋生活非常朴实,为人友善,从来没有因为是“头牌”演员而高高在上。
“姚老师是中国戏剧舞台上一流的表演艺术家,艺术成就达到跟全国一流艺术家比肩的高度,一直是潮剧的旗帜。”谈及姚璇秋艺术成就,广东潮剧院著名剧作家和理论研究专家沈湘渠认为,姚璇秋是够格的艺术家,影响力很大,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截止目前还没有潮剧演员能达到姚璇秋的艺术高度。
沈湘渠说,姚璇秋的表演程式是“青衣”,也叫“苦旦”,潮剧叫“乌衫”或者“正旦”,“正旦”重在唱腔,她的唱腔继承潮剧的曲牌体系,学得特别到家。“姚璇秋出名的时候才二十几岁,一直坚持下来,她的功底扎实,唱腔的韵味很少人能够比得上。”
在姚璇秋的工作单位广东潮剧院,她的业务能力不仅得到众多同事的认可,她平易近人的性格更是让人折服。“我觉得她是追求做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管善裕认为,姚璇秋的名气很大,名望很高,但她自己对于这些看得很淡,以一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自居。
管善裕说,他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看过姚璇秋的潮剧电影《陈三五娘》《苏六娘》,1962年,他被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从事潮剧舞台美术设计工作,才见到姚璇秋,后来在工作中慢慢有了接触。“她所追求的,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想突出自己,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管善裕说,这是老艺术家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其实她的地位很高,贡献也特别大。管善裕认为,作为最早一批到东南亚演出的演员,姚璇秋在推动潮剧“走出去”,推动潮剧事业在新征程中创造新辉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做出很大的贡献,让海外乡亲看到家乡的潮剧,影响很大。
在潮剧知名演员陈丽璇看来,姚璇秋老师在工作中没有架子,对艺术非常认真,为人随和,对艺术认真,苏六娘、黄五娘、江姐等每一个角色,她都认真钻研,生活朴实,舞台上非常认真,演出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成功。
尽管业务能力过人,艺术成就得到众人认可,但姚璇秋仍在自我提升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大家都知道姚璇秋在潮剧舞台的成就,然而,还有大众所不了解的一面,80多岁的她还拿起毛笔练习书法。记者在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郭楠家中采访时看到一本《梨园秋实——姚璇秋书法集》,他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姚璇秋晚年仍在勤学苦练书法,因为有了这种不断自我提升的精神,才让姚璇秋攀上艺术的高峰。
“她的逝世,我作为她的同事感到非常痛心。”郭楠深表痛惜地说,作为下一辈人应该好好学习她不懈追求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的可贵精神。“姚璇秋先生就是一部现代潮剧史,她创造一系列潮剧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潮剧长廊最动人的艺术形象,她的剧目都是潮剧经典剧目,她的学生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新秀,这使潮剧有着无限繁荣的前景。”郭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