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院动态 一团动态 二团动态 市团动态 公告栏  
 
陈立君用心揣摩每个角色和细节——“声是练出来的,戏是磨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1/11/5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陈泽楷

微信图片_20211122103526.jpg


时间过得真快,多年前写陈立君的时候,她才刚届而立,艺术正处在上升期,如蝶将破茧,略显青涩,却又可窥得芳华。如今,近十年过去了,陈立君已是广东潮剧院一名资历不浅的“老演员”了,表演日益成熟,风格基本定型,成了剧团的中坚力量。


以唱见长表演朴实稳重


这些年,陈立君所在的广东潮剧院二团,“后浪”一茬接一茬,陈立君“挑梁”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变。所谓成功有道,演员受待见不是没原因的,她以唱见长,声线实,唱腔稳,是同侪中的佼佼者,在当今潮剧舞台上,她的唱腔很受听;表演上不浮不躁,不瘟不火,不逾矩越轨,朴实稳重,也属难能。俗话说“看似寻常最奇崛”,艺术的最高境界无非是返璞归真,越是自然庄重、朴实无华的艺术,越需要厚实的内在功力。从陈立君这些年的艺术表现和成长轨迹来看,应该是十不离九的。


去年在戏院观看了她演出的传统剧目《芦林会》,郑健英老师传的戏,剧中有很多活五曲,还有很多高音,是一出难度较大的青衣唱功戏。看完全剧,立君的唱,就一个字:稳。这出戏俨然是潮剧的一块“招牌”,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便唱开了,名青衣范泽华携此剧晋京、出国演出,古装剧解禁后,郑健英接力续唱,凭此剧获得“金嗓子”封号;到了2003年,潮剧院进行传统剧目传承,有几拨人学过、演过。由于此戏唱功难度大又珠玉在前,没有“两把刷子”是不敢随便揽下这“活”的。老戏就是这样,乍看,剧情、唱腔、做工似乎都平淡无奇,但越是细研细看,越会觉得“有味”。一出戏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耐人寻味”,而要演出这“味”,又怎一个“难”字了得!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看的是演员的修养,像这折《芦林会》,50分钟,就两个人在唱,不让人觉得闷,还流传了几十年,凭什么?就凭唱、做之“味”。这折戏,没有一定的声腔功底是拿不下来的,没有多方面的修持和积淀,更是演不出那种“味”来。


苦下功夫力求“形神兼修”


舞台对于演员,尤其是女演员来说,从来都是严苛的,“新陈代谢”快,新人换旧人是规律,也是趋势,陈立君能“立”于台中这么多年,与她的努力进取密不可分。做戏与写文章其实都一样,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戏曲,剧情也好,演员的表演也罢,都忌“平”,忌一下子就让人一览无遗。当然,给人留下余味,就得看各人的修为了。这些年,看得出她一直在努力,努力做到“形神兼修”。她对剧种是专心的,也是敬畏的。她说,前辈的戏演得那么好,到她这一代不能断了。正是这份“敬畏”,让她对演出特别用心。除了外表的保持,她在内在修养方面更是下了不少功夫,演出之余坚持自修文化和戏曲理论,向老一辈了解传统潮剧表演的知识,兼收并蓄,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有了文化打底,她在舞台上更显自信,唱做更具韵味,塑造的人物更有内涵。


甘当配角跨行演出只为传承


陈立君说,声是练出来的,戏是磨出来的。的确,戏特别是老戏,只有像磨镜一样细细地磨,才能演得地道。这些年,她就“磨”出不少传统戏,像《槐荫别》《大难陈三》《金花女》等。为了传承,她甚至甘当配角,跨行演出,像在《刘明珠》中,便以老旦应工扮演海瑞夫人;在《八宝与狄青》和《打花鼓》中,她一改往日演青衣、闺门旦的娇柔,以刀马旦和武旦分别饰演八宝公主与卖艺人之妻。对这些戏,陈立君努力学其原貌,拾其精华,让剧目得以修旧如旧,继承发展。她的艺术才华和舞台表现,也因此得到行内外的肯定,2019年,在“粤戏越精彩一一广东戏曲行当展演活动”中获得“十佳青衣”称号。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不惑之年正值“春风正好日当中”,期待心许潮剧的陈立君在黄金时期能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


 
 
上一篇: 听着潮剧学习党史!广东潮剧院多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新出彩
下一篇: 初心不改传承潮剧艺术 薪火相传续写发展新篇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