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院动态 一团动态 二团动态 市团动态 公告栏  
 
知名编剧、院团代表汇聚一堂共谋潮剧发展创新之路—— 坚守“潮味”让老戏焕新春
发布时间:2021/1/23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汕头电视台汕头新闻 作者:陈文惠 罗扬 郑煜坤

1月17日,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主办,广东潮剧院、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承办的“2020-2021年地方戏剧创作与研究工作总结和规划会(粤东地区)”在广东潮剧院举行,来自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和粤东地区的各专业院团代表、知名编剧欢聚一堂,共同探讨粤东地区的戏剧传承与发展,对我省戏剧创作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是我市首次承办省地方戏剧创作与研究工作研讨会,也是广东潮剧院新年承办的第一场艺术盛会。


用心用情讴歌新时代——

潮剧在省级艺术舞台焕彩


  “潮剧作为广东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会上,广东潮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奕瑄说,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潮剧一次次迸发出蓬勃活力,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他认为,迈向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潮剧艺术工作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潮剧事业在新征程中创造新辉煌,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1.jpg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在座谈会中提出,近年来,省艺研所在省文化厅领导下贯彻省委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在广东舞台艺术攀高峰工作上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再次展现了近三年来广东舞台艺术攀高峰的创作成果,在省内以及全国专家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潮剧《秘密交通站》《绣虎》两部作品在本次艺术节获奖,就充分展现了潮剧新的魅力。“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艺术创作上,只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是好内容。”


  记者采访获悉,2020年广东潮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新的一年,将抓精品创作、抓匠心传承、抓文化惠民,进一步深挖本土文化特色,推动潮剧艺术的创新发展,力争推出更多力作。 


坚守本土特色——

艺术创作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潮剧,可以说已经站在了高原上,或者已经在高原的边缘,下一步怎么做?已有的作品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再提高?”针对地方戏剧的创新,王炜表示,地方戏剧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太重要了,不是一年两年,需要以代来计算,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地方戏剧艺术如果没有本土的编剧、导演,这个路子非常难走。”


  王炜提出,小剧种、小团体同样有获得大奖的机会,在艺术创作上也存在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他认为,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把它做得更美、做得极致,这得走更现实的路子。例如经典复排、当红剧作的演出、创新,不只是新创,也可以在复排的同时稍稍有点变化,稍加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潮剧艺术、稀有剧种在大家的努力下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剧编剧、国家二级编剧杜美云说,希望以后的舞台多给古装戏一些机会,让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挺认为,红色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汕头特区题材、华侨题材以及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才能打磨出艺术精品。 


培育新人刻不容缓——

院团牵手名校为潮剧引入“活水” 


2.jpg


  据了解,传承是广东潮剧院的重要工作之一,该院一手抓传承,一手抓人才的培养。今年,将重点主抓姚璇秋老师艺术成就“六个一”项目的推进,包括《姚璇秋传记》《姚璇秋潮剧艺术作品》系列音像制品、姚璇秋电视纪录片、姚璇秋学术专家研讨会、姚璇秋艺术成就展展厅、姚璇秋潮剧艺术传承展演晚会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东潮剧院积极推动与中国戏曲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全力支持办好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采取“协同合作,协同培育”新思路,“学校+基地”新模式,为潮剧学生提供戏曲高等教育学习实践机会。据悉,这是潮剧史上第一个全日制的本科班。在戏曲人才的培养上,该院选派优秀青年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潮剧表演本科班进修,形成学校与院团携手的培训模式,更好传承潮剧艺术。


  汕头市艺研室主任林英苹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文艺工作者,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创作方向,聚焦打造文化精品,弘扬主旋律,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广东潮剧院举办公文规范处理能力培训班
下一篇: 广东潮剧院干部职工深入社区开展创文活动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