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方面我还是一睹芳颜的,我42年前来了一次,当时是看电影潮剧,有一个名角叫姚璇秋,40多年我还记得这个事。”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再次提到汕头广东潮剧院的著名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老师的名字。
姚璇秋为学生李莉示范动作(陈文惠 摄)
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国鲜花”的美誉。
1957年和1959年,潮剧两次进京演出,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的盛赞。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传统剧目在潮剧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荔镜记》《苏六娘》《刘明珠》等精品剧目;传统折子戏《扫窗会》《杨令婆辩本》《闹钗》汇聚了传统潮剧的精华,被誉为“百花潮中的三块宝石”。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老舍、曹禺先生一再叮嘱,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遗产,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传承和发扬光大。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已成为海内外潮人寄托乡愁、联结故土的亲情纽带。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其历史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著名剧种都要长。若从《荔镜记》这一迄今有剧本传世的最古老的剧目算起,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至今,潮剧的历史保守地说已有400多年之久。汕头开埠后,对外贸易发展,来潮汕做生意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此时出现了许多会馆,常有潮剧演出。汕头市区和各县城,也先后建起了戏院,开始以卖票的形式作商业演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潮剧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早期的行当,属南戏的生、旦、净、末、丑、贴(占)、外七种角色,经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最终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在潮剧所有行当中,丑行是潮剧的强项,只有丑行分类最细。京剧仅有6种丑,潮剧却有10种。潮丑扮演的人物,十分广泛,包括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佬衣丑、长衫丑、老丑、小丑、女丑。
摄影/马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