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院动态 一团动态 二团动态 市团动态 公告栏  
 
潮剧《偷诗》:情投意合的“对手戏”
发布时间:2020/1/16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陈喜嘉

7dec4585-d5af-4fc1-a43f-3a61b0af1bf3.jpg

《偷诗》剧照,吴玲儿饰陈妙嫦、陈学希饰潘必正

  潮剧《偷诗》移植自昆剧《玉簪记》。《玉簪记》原为明代高濂编著的传奇,描写书生潘必正自幼与陈娇莲订婚,互换玉簪及鸳鸯扇坠为凭,后经曲折,终成眷属。近代有多个剧种排演,以昆剧、京剧、川剧等知名。

  20世纪50年代以来,潮剧有关《玉簪记》故事的知名剧目,当推正顺潮剧团1953年首演的《妙常追舟》。剧本整理谢吟、作曲杨其国,导演吴峰,由萧南英、黄少妮饰陈妙常,李端静饰潘必正,杨少惠饰观主,李玉莲饰道姑,吴美城饰艄公。1956年,正顺到广州演出,《妙常追舟》和《陈三五娘》《扫窗会》等深受好评。戏校退休教师黄少妮回忆:《妙常追舟》共七场,妙常在一至三场行当属闺门旦,由萧南英饰演;四至七场属青衣,由黄少妮饰演;在广州演出期间,中大中文系学生被该剧唱腔感动,开展了专题讨论,特别肯定《琴挑》中轻六调三板慢“明月当空,四周慢慢无人踪”唱段。1959年,中国唱片社出版正顺的《妙常追舟》唱片,收入《琴挑》《姑阻》,司鼓李好剩、领奏王安明,由杜淑芳饰妙常、李端静饰潘必正。此外,1962年香港荣华影业为香港新正兴潮剧团拍摄电影《妙嫦追舟》,导演罗志雄(《苏六娘》《乳燕迎春》导演),由黄艳秋饰陈妙嫦、张兰芳饰潘必正、余紫燕饰观主、陈文昌饰艄公,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昆剧著名女小生岳美缇整理《玉簪记》。从全剧33折中选取《琴挑》《问病》《偷诗》《催试》《秋江》,以现代人的审美去芜存菁、删去枝节,突出潘必正、陈妙常相逢、相知、相恋和离别。1983年4月,广东潮剧院一团赴上海演出(剧目有《张春郎削发》《金花女》《王熙凤》《井边会》《梅亭雪》等),期间向上海昆剧院学习《偷诗》,由岳美缇亲授。随后一团移植并演出潮剧《偷诗》,剧本移植李志浦,作曲李庭波、黄壮茂,导演叶清发,由吴玲儿饰陈妙嫦、陈学希饰潘必正。

  潮剧《偷诗》的戏文保留了昆剧原作的典雅风范,并融入了潮剧诗化的神韵。女主角原名妙常,改为妙嫦,取其音同且通俗易懂。潘必正弱化了因落第贫困,暂寄道观,染病困窘,只在出场以“月前因病落第,寄居姑母观中”简要交代;其身份为儒生,穿“公子服”(昆剧为穷生,穿青衿),起初为蓝色款(《王熙凤》的贾琏也曾穿过),稍显花哨、贵气,后改为白色款(同电影《张春郎》里张春郎刚出场的着装),清爽淡雅。作曲旋律优美、曲调悠扬,如开场以潮乐《平沙落雁》带入,节奏徐缓,伴随着道观鼓声、缥缈的洞箫声,似梦似幻,烘托云堂日暖、少女心思飘荡。

  《偷诗》20世纪80年代留存的音像,首选1983年录像,以及1985年广州中唱出版的专场录音,演员正值盛年,声色艺俱佳(另有1986年赴港实况录音,相对逊色)。生旦在戏分、气质、心思上对等,由外到内顺畅默契,飙起戏来各具神采又珠联璧合。乐队处于巅峰状态,司鼓周松发掌控独到,开场徐缓而不滞慢,随后欢快而不轻浮,收尾紧凑耐人回味。领奏黄壮茂兼作曲,对人物内心了如指掌,引领“文畔”自如,起承转合有序,轻重收放严整。《偷诗》和《扫窗会》一样,都是细工戏,并没有曲折的情节,戏剧冲突来自不同人物情感诉求的碰撞。这两个戏前段都是“独角戏”;后段是你来我往的“对手戏”,由于剧中男女身家底气和人生感悟较接近,戏分和舞台调度均衡,彼此放得开、收得拢,表演同心同气(类似的还有《串戏定亲》良丰在老母指迷后和桂花的扮戏,《泼水成亲》文凤鸣、许阿巧的烘衣和互问身世)。再加上乐队、舞美通力协作,使这出“青春戏”具有平衡美感,布局严谨、层次丰富。

  “真情应逐秋江水,地老天荒任去还”,《偷诗》以古典式轻歌曼唱,传送着相逢如初的美好和温情。


 
 
上一篇: 陈秦梦的另类“将相风采”
下一篇: 他给潮剧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