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剧现代戏:歌颂真善美
发布时间:2017/7/5 11:03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李映蓉


02.jpg

    潮剧现代戏《老兵回乡》剧照

   01.jpg 

    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陈列的几个潮剧现代戏剧本


  潮剧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戏曲剧种之一,自明代正式形成以来,历代纵横交流,剧目浩如烟海。潮剧剧目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汇集,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从而获得源流不竭的题材。


  潮剧既演古装戏,又演现代戏,从清末民初的清装戏到民国时期的文明戏,以至今天的现代戏,都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内容创作演出,颇受观众的欢迎。这方面丰富的剧目积累,是潮剧的一大特色。在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里,就有一个橱窗展示的是潮剧现代戏剧本。


  传统剧目来源三个板块


  1949年以前演出的剧目,来源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可以证明剧种南戏渊源的剧目;二是大量被搬演故事性很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明清传奇;三是到了20世纪初,把社会热点政治事件或者现实生活编成剧本来演出的文明戏,也称时装戏。如《林则徐烧英鸦片》、《袁世凯》、《徐锡麟》、《黎元洪反正》等,都是现实生活中政治事件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潮剧班演出文明戏宣传抗日,有以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为原型创作的《川岛芳子伏法记》等。文明戏的创作演出使潮剧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手段日臻丰富和成熟,为后来的现代戏创作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潮剧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以真人真事为题材,配合农村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的现代戏。早期有《江秀卿》、《汕头老虎廖鹤洲》、《洪厝埔血案》、《许阿梅铁山起义》等受到欢迎。上世纪60年代初,潮剧出现了上演现代戏的热潮,编写和移植改编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现代戏,如《江姐》、《万山红》、《龙江颂》、《迎风山》等,其中不乏根据潮汕革命人物或历史事件编创的剧目,如《革命母亲李梨英》(又名《松柏长青》)等。还有汕头副专员余锡渠创作的八部“专员戏”,均获高度评价。


  70年代改编演出较为成功的剧目是《八一风暴》、《蝶恋花》,创作演出而成功的是《彭湃》,还有潮州潮剧团的《七日红》等,都是很有艺术性的现代戏。80年代创作的《三香茶店》是通俗喜剧,演出处处受欢迎。90年代,则有著名编剧沈湘渠老师创作的《老兵回乡》等优秀现代戏,为潮剧舞台增光添彩。


  《老兵回乡》揭示宏大主题


  《老兵回乡》讲述的是,1949年大批潮汕人被抓到台湾当兵,与大陆亲人音讯断绝。37年后,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老兵杨福顺终于能够返乡与妻子何翠喜团聚。但是,分别后不同的经历和由此产生的隔阂,使老夫妻在团圆的日子里发生让人同情的可泣又可笑的感情纠葛。在儿孙们的帮助下,老俩口终于冰释矛盾和误解,一家人真正团圆。时隔多年后,今日再谈起《老兵回乡》的创作动机,湘渠老师仍很激动,他给笔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年,广东潮剧院知名演员李有存先生退休时,想请湘渠老师为他量身定做一出潮剧现代短戏。湘渠老师刚好听到同事谈论身边一个真人实事,说是剧院一名演员的父亲当年被抓去台湾当兵,阿伯阿姆虽然是夫妻,但阿伯青年离家暮年回,俩人聚少离多,被长期分隔在两个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不同空间,所以一旦重逢,难免会产生出距离感和疏远感。这中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这些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创作《老兵回乡》的鲜活素材。


  正应验了那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 湘渠老师原本是想为同事写一出短戏,最后创作成一出成功的大戏。该剧以写实抒情手法,着力表现人物在恩怨纠葛中的各种复杂心态和情感,表达了普通民众对骨肉团聚的心声与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宏大的主题,以及富于人性的艺术创造,使《老兵回乡》成为一部感人的优秀潮剧现代戏,并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提名奖。


  潮剧姓潮,不但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更注重独具一格的本土题材,尤其是现代题材的创作,用独特的方式歌颂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潮剧现代戏,成为潮剧百花园中璀灿绚烂的一枝。


 
 
上一篇: 采姐妹剧种之花酿潮剧之蜜
下一篇: 绚丽布马潮剧舞台鲜少运用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