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中速,旋律优美,这是传统的乐曲,潮味浓郁,可是听去,分明富于生活的气息,很有新意。李廷波告诉笔者,这一曲是以
传统曲牌为基础,同时糅合其它乐曲而成的,从而产生出一种新鲜的意蕴。
  类似的推陈出新的手法,李廷波与章振宇、陈彦桐于此剧中有更多的出色的表现。如把潮剧观众所熟悉的对歌形式,巧妙地运用到《红军阿姆》中,“雨水”中晋水伯与女红军慧兰对唱的“重六调”,就颇得对歌之神韵。一歌唱来,即有深情,又有妙趣,正是由传统生发出来的盎然情趣。
  新腔合为时而作
  一种艺术,音乐如潮乐也不会例外,她能够传承发扬,历时代而不衰,是什么原因所致?当然端赖于历代艺术家不断创造的精神。唯其能与时俱进,应时而歌,传递时代精神,艺术才能充满着生机活力。
  潮剧音乐是“唐宋古韵”,一千多年来,她始终保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不停滞,勇往向前的艺术特征。
  我们在《红军阿姆》的作曲中,也充分体会到这种艺术创新的精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过去潮剧很少有过以一曲贯串全剧,成为此剧主旋律的,但在《红军阿
  25
     
   
特别报道  
姆》中,我们却欣喜地发现,这一陈规被打破了。李廷波的作曲团队,大胆地以一曲《送儿当红军》作为主题曲,多次运用,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形成全剧的灵魂。
  当然,即使在多次运用中,李廷波他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打破单调,以及固定的模式,使之灵活多变,同时更好地突出主旨,他们在运用时,或以伸缩法,或变换调式,总之,使一曲而具千貌,活泼生动,既充分揭示剧中主题,使李梨英的革命精神得以强化,又使观众获得丰富多采的音乐的享受。
  潮剧的重要特点,就是帮腔,如果没有帮腔,就不成其为潮剧了。但笔者发现,在《红军阿姆》中,帮腔也有创造性的改进。比如改变了只在最后三字的帮腔,而是突破清规戒律,做了大胆的尝试,根据情节、人物等等的需要,有目的,有构思地设计帮腔,使其成为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合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需要。
  而帮腔的方式,也不是机械的,而是根据所需,有合唱、独唱、伴唱等等,更多样化的形式,既有变化,又更丰富,让观众大呼过瘾。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