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成立广东潮剧院
当年划时代事件——
发布时间:2016/12/5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林伟光

成立广东潮剧院1.jpg

广东潮剧院今貌 

 

成立广东潮剧院2.jpg 

  广东潮剧院汇聚众多人才

 

  潮剧史上有不少具重要意义的事件,但1958年12月25日成立的广东潮剧院,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因此潮剧艺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迎来了它辉煌的时代。


  经历过这一重大变革的艺术家,仍健在的已经不很多了,毕竟已经是50多年前的事了。


  见证过此一事件的人中,著名潮剧导演黄瑞英就是其中之一。1940年生的黄瑞英,那时正是青春妙龄,但她在舞台上已经是很有名气的花旦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演员,


  说起广东潮剧院成立,有它的时代背景,当时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全国纷纷成立了此类机构,仅广东省内,就成立了广东粤剧院、 广东潮剧院、广东汉剧院、广东琼剧院。可以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加强党的领导,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黄瑞英说,说到广东潮剧院成立,必须先提及1956年8月1日成立的广东省潮剧团。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潮剧省级剧团。


  在黄瑞英的提示下,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在林淳钧的《潮剧闻见录》中,就有这样记载:1956年5、6月间,时任省委宣传部长吴南生到汕头主持筹建潮剧团工作。由省委宣传部长亲自主持筹建,可见省委的重视。


  吴南生是懂得并且尊重潮剧艺术的领导干部,他艺术修养高,高度重视发挥艺术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尊重潮剧艺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深受拥戴。所以,让他出面组建广东省潮剧团,可以说是最合适的。


  应该说,无论从推进潮剧的发展,集中潮剧优势力量,对外交流,或对内的示范的考虑,成立广东省潮剧团都是必要的,历史也证明了它为成立广东潮剧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当时,潮剧有源正、怡梨、玉梨、赛宝、三正、正顺等6大班,在吴南生的有力推动下,6大班纷纷把优秀演员输送出来,成立广东省潮剧团。一时间,广东省潮剧团是群星荟萃的,洪妙、郭石梅、吴林荣、姚璇秋、萧南英、陈仙花、吴丽君、黄钦赐、卢吟词、翁銮金、黄清城、孙暹龙、谢素贞、黄瑞英、蔡锦坤、魏启光、陈郁英、李炳松等,可以说都是当时潮剧界的精英人物。包括演员、司鼓、领奏、编剧、导演、作曲等领域。


  不但演艺人员极一时之选,有不少有艺术修养的领导干部如林澜、郑文风,和新文艺工作者如郑一标、吴峰、洪风等也受命加盟其中。这是与传统的潮剧戏班完全不同的艺术团体,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或者因此,广东省潮剧团成了当时潮剧界中首屈一指的艺术团体,被群众戏称为“雷公班”。郑一标、吴峰、洪风、许心影等新文艺工作者为潮剧艺术带来了新鲜的活泼的气息,这种有别于以往的艺术风气,对于潮剧艺术的改革和发展无疑意义重大。


  或者特立独行的许心影,给黄瑞英留下更深刻印象,谈话间,她特别提及许心影。这里,有必要对许心影介绍几句。许心影,毕业于上海大学,是瞿秋白、杨之华的学生。许心影次女许荧子在追忆母亲时说:“她写过不少短篇小说、白话诗,还有一个长篇。四舅读过那些短篇小说和诗,说诗像宋词小令,很优美,小说的技巧也相当高。”据说,许心影还有小说手稿《爱的屠场》等在抗战时期散失。许心影为人,聪明大胆,身上夹杂着巴黎女子浪漫与纽约女子奔放的两重性格,其回汕执教于海滨师范,喜着男装,亦着泳装畅泳于江海。正所谓“好女子不让须眉”者也。蔡起贤曾将其与旅居台湾的张荃、旅居北京的陈凤兮列为“潮汕三个女诗人”。可惜的是,1958年,许心影即英年早逝,未能在潮剧创作中有更大作为。


  当年黄瑞英与蔡锦坤合演《闹钗》,可谓是珠联璧合的艺术搭档。几十年后的现在,已是名导演的她仍对郑一标的导演艺术赞不绝口。郑一标先生是西南联大文学系毕业的高才生,他接受过现代科学的文艺理论训练,从事过戏剧运动,他把科学的戏剧理论娴熟地运用到了潮剧的导演工作中。


  黄瑞英说,当时排《闹钗》,出场时,蔡锦坤按照传统的程式表演,立即被叫停。一标先生说这样表演并未能很好地体现人物戏中的状态,他说,此时的花花公子胡涟是一个什么状态?他花天酒地了一个通宵达旦,已经精疲力竭,所以步履应该是飘忽的,步伐凌乱,眼神恍惚。他要求演员入戏境,并细心揣摩人物,“贴着人物”表演,这些对于蔡锦坤、黄瑞英都是一种崭新的体会,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黄瑞英很欣赏郑一标对艺术的一丝不苟。她说他们这个戏,不过短短的一折,但一标先生不断地重来,足足排了大半年的时间。黄瑞英因此感慨说,这是对艺术的千锤百练啊!


  还有洪风,他是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艺术家,是对潮剧舞台设计改革有过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的潮剧舞台设计能够配合剧情,又能融合潮汕民间艺术,充分体现潮剧的潮韵潮味,为潮剧表演增光生色。


  广东省潮剧团成立后,有时也应邀下乡演出,却是受到了群众空前的热情欢迎。黄瑞英讲了一则当年下乡演出时的趣闻:他们到某地乡下演出,虽然物质紧张,但当地有关部门还是让人宰猪招待。这份盛情却也使剧团为难,当然婉拒。结果是,一爿猪肉就上演了抬来抬去的喜剧场面。一时间,“雷公班”猪肉抬来抬去,就成了当地一个动人的趣闻了。


  有了广东省潮剧团,可以说,当1958年12月25日广东潮剧院成立,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当然,广东潮剧院并不就是广东省潮剧团,它是联合了广东省潮剧团,与三正、源正、怡梨、玉梨、赛宝等剧团而成的。广东省潮剧团改为一团,其它剧团则成为二至五团,又设立院部、艺术室,成立舞台美术制作厂,成为广东省文化局直属文艺团体,受省文化局和汕头市委宣传部双层领导。


  此时的广东潮剧院名副其实是潮剧人才荟萃的地方。演编导舞美音乐,人才济济,而由中山大学分配来的李国平、林淳钧,则使广东潮剧院建立了潮剧资料室,有了潮剧理论专业研究人员。而续后管善裕、林白芒、陈骅、陈历明等人才的加入,则增加了广东潮剧院的力量,它开始进入了黄金的时期。


  若问广东潮剧院的成立意义在哪?当然是推动了潮剧艺术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广东潮剧院原副院长谢鹏生说,如果说潮剧从一个原来的影响不很大的地方小剧种,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声誉,成立广东潮剧院,功不可少。


  是的,从历史的进程中,似乎也可以印证谢鹏生的话。正是广东潮剧院这样的集编演导舞美于一体的艺术机构,才能集中艺术力量,精益求精地打造和推出艺术精品。


  此后,我们潮剧迎来了有史以来的辉煌,优秀剧作众多:《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被誉为“潮剧三块宝石”,《荔镜记》、《苏六娘》、《江姐》、《辞郎洲》、《张春郎》、《柴房会》等成为经典,还涌现了《东吴郡主》、《袁崇焕》、《古成风雷》、《石榴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


  广东潮剧院成立至今已经57年了,这是风风雨雨的57年,更是春花秋实的57年。如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过辉煌历程的广东潮剧院,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开始它更加灿烂的艺术征程。“周五有戏”文化品牌,与更多潮剧艺术精品的推出,让我们看到了它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活力,与未来发展的无限生机。


  著名剧作家阳翰曾有诗赠广东潮剧院:“古树新花向日红,栽培雨露仰东风。璇秋明慧群星灿,艳竞千枝南国中。”他把广东潮剧院喻作“东风”、“雨露”、“红日”,说得很好,古树新花的潮剧,璇秋似的艺术英才,都离不开这“东风”、“雨露”、“红日”的呵护和关怀。


 
 
上一篇: 遥远的乡愁——探访马来西亚“潮汕岛”
下一篇: 潮乐声声“专员戏”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