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院动态 一团动态 二团动态 市团动态 公告栏  
 
汕头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建设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
发布时间:2022/2/11 11:0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伟炜

微信图片_20220216165247.png


 每逢周六晚,在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举行的“戏亭印象”惠民演出活动,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欣赏到传统艺术。(方淦明摄)


    在汕头,文化正以鲜活的面貌,在粤东大地焕发活力。近年来,汕头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深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进非遗创新发展,繁荣精品创作,推动文化惠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区域文化高地建设工作,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


    迈入“十四五”,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汕头正以“打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为目标传递出深厚的文化自信,迸发出澎湃的文化活力。去年末召开的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今后五年,汕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更加鲜明,城市形象更具感召力、亲和力、国际吸引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壮大。



攻坚战:凝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2016年5月,汕头全面启动“创文强管”,着力拆违建、抓交通、补短板、优环境。2021年伊始,汕头再次吹响文明创建集结号,以省文明委部署的“九大行动”为载体,发出奋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动员令。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拓展,汕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深植千家万户。


    一座城市最真实的“烟火气”,可从农贸市场寻得。汕头多数农贸市场具数十年历史,多是未经系统修缮改造的传统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脏乱差的环境,且由于管理不规范,哄抬物价、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行为时有发生。许多农贸市场还存在占道经营的现象,给城市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


    自2016年汕头打响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战”以来,汕头的农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脏乱差”到“新靓美”的蝶变。


    作为汕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第一炮”,位于汕头市区瑞平路的新瑞平市场开业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成为老市区居民们买菜购物的首选。从升级改造新瑞平市场之后,汕头相继解决违章搭建长达数十年的海平市场、大华市场、龙眼夜市等“硬骨头”,一个个高颜值的新市场让群众眼前一亮。


    不仅如此,汕头各区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市场逐个制订“一场一策”具体措施,努力破解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碰到的用地、规划、资金、管理等难题,理顺一批市场产权与管理权较为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群众家门口菜市场不断“变形”升级,既保留了传统市场的“烟火气”,又提升了颜值,成为汕头文明城市创建中最鲜活的缩影。乘着文明创建的东风,汕头着力美化市容、提升群众幸福感——以举办第三届亚青会为契机,提出以“还绿于民、还路于人、还景于城”为目标,分批对中心城区的部分主次干道、人行步道进行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推进亚青会涉及的赛区、道路、内海湾、重点片区的改造提升,全面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市政设施等硬件建设,使办赛事、建城市、促发展、惠民生相得益彰,从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微改造:“绣花”功夫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作为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是外地游客必打卡的景点。始建于1934年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承载着汕头市民和潮籍侨胞的共同记忆,见证了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也见证了汕头开埠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从2017年说起。这一年,汕头启动小公园首期修缮改造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性举措,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开展修缮试点等,通过科学推进“微改造”,推动历史风貌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要发展,首先要保护。去年初,汕头印发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搭建一批平台、打造一批街、建设一批馆、出版一批书、编排一批戏、做好一批考古项目、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其中,“打造一批街”就聚焦以小公园开埠区为重点的老城区的改造提升。


    汕头提出,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商埠文脉统一起来,采用“分片实施,重点示范”的策略,分阶段以街区为修复单元,循序渐进开展活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汕头市实施顺昌街区示范工程,按照“汕头源地·活力街区”的总体定位,以文化、产权、工程为导向,用“绣花”功夫整体打造一个精细的历史文化街区。


    除了通过修缮破旧建筑、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壮大其“筋骨脉络”外,还围绕中山纪念亭等核心地标,有机融合非遗展示、非遗文创活化、美食体验、红色教育等主题元素,打造“民俗特色文化”经济圈,通过“戏亭印象”等文化惠民活动,逐步树立起小公园的经济文化品牌,丰富市民和游客的精神生活及消费业态。


    保育活化工程让小公园开埠区旧貌换新颜,老街区逐步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打卡。活化后的小公园开埠区骑楼林立,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甚至吸引了电影剧组,电影《暴风》就在此开机拍摄。剧组布设的各式“民国风”场景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打卡拍照。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2处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保护传承‘老汕头’历史文脉”,并提出,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推进小公园开埠区、樟林古港保育活化,打造小公园顺昌街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小剧场: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品牌



    文化若甘霖,润物细无声。


    每逢周六晚,在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都能听到一首名为《戏亭印象》的主题歌,由当晚演出的扮演生旦净丑演员们,和现场观众同台合唱,锣鼓喧天、声韵悠扬,一起欢颂当下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这只是“戏亭印象”惠民演出活动的一个节目。自2020年6月13日启动至今,“戏亭印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每周三、周六晚分别在红亭戏台、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演出,加上每晚的老妈宫戏台表演,已为市民及游客送上了500多场演出。


    与传统演出不同,“戏亭印象”走出专业剧场,选择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作为演出场地,市民无须购买门票,就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独具潮韵的表演。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张怡凰介绍,每场活动,广东潮剧院都会精选不同的原创潮曲、经典剧目选段、由名角名家在“戏亭印象”舞台献演,吸引众多戏剧爱好者到场观看演出或准点守在“戏亭印象直播间”远程线上收看。


    包括“戏亭印象”在内,“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也是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之一。“周五有戏”每周五8点在汕头慧如剧场开展潮剧展演活动,成为全国少有的定时定点、常态化开展演出的戏剧平台,也成为众多潮剧爱好者每周五必去的“打卡点”。此外,广东潮剧院还推出线上直播“云剧场”,进一步创新演出内容和传播宣传形式。


    除了打造“戏亭印象”文化品牌之外,近年来汕头市采取多项措施,利用潮剧、潮乐、杂技、话剧、歌舞、小品等本土文化团体齐全的优势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启动了送戏进农村的文化惠民项目,汕头特区潮剧一团在三年中共开展“潮剧进农村”的活动270场,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欣赏到传统艺术。



谋幸福:部署建设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



    汕头是著名侨乡,自开埠以来便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站在“十四五”新的发展起点,如何凝聚侨心侨智,用好侨资侨力,打好一手“侨”牌,是汕头面临的重要课题。


    去年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提出汕头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创新聚侨惠侨服务机制,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深度融入祖(籍)国经济发展,建设聚侨惠民和美新家园。


    打造聚侨惠民和美侨乡,如何“聚”是关键——不仅要聚侨力,更要聚侨心,特别是引导激励华侨华人在支持和参与祖(籍)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和“六大行动”,是汕头对推动华侨与祖国、与经济特区深度融合路径的探索。


    “一十百千万”工程,包括升级改造“一个”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建设“十个”“最美侨村”,打造“百千万”华侨华人经济文化活动品牌。而“六个行动”则涵盖“同心筑梦”领航行动、“侨菁新星”培育行动、“四海聚力”引侨行动、“暖心融情”护侨行动、“以文化人”聚侨行动、“海外联通”亲侨行动。其中,打造“百千万”华侨华人经济文化活动品牌,聚焦的正是以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促进华人华侨与中国的沟通联系。


    吸引侨资侨力,是汕头经济特区外资的重要来源。步入“十四五”,汕头应如何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深入融入祖(籍)国经济发展?


    去年3月20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与汕头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港澳侨合作,依托前海深港合作机制与华侨试验区联侨引侨聚侨平台,对接整合港澳侨资源,吸引港澳青年和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共同探索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地就业生活的便利化措施。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兼具“侨”文化内涵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成立6年多来,一直坚持“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招商理念,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海内外投资者特别是潮商注册落户。


    在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背后,营商环境的优化同样是吸引侨资侨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汕头正致力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向好。


    汕头建设聚侨惠民和美侨乡,服务机制和政策保障是支撑。其中,汕头在探索可持续的华文教育发展上已有有效实践——充分发挥华侨试验区国家级战略平台的功能优势,以“互联网+”为抓手,开展面向海外的华文在线教育新尝试,着力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同时,加强与泰国部分优质华校的深度合作,初步构建海外华文教育创新服务的支撑体系。



新实践:中国戏曲学院与汕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和艺术交流深度合作


潮剧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



    2021年10月9日,汕头举行潮剧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潮剧“走出去”路径。座谈会上,从艺70余年、今年86岁的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满怀激动地表示,中国戏曲学院与汕头市人民政府合办潮剧本科班,这在潮剧发展史上是一大创新。


    去年4月18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这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抢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机遇的一项重要成果,开启了潮剧艺术职业全日制本科教育的新时代。今年秋季开学,中国戏曲学院迎来28名潮剧学子。



办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



    2021年4月18日,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艺术交流的深度合作,采取“协同合作,协同培育”新思路,以“学校+基地”新模式合办中国戏曲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建立中国戏曲学院汕头教学实践基地,助推潮剧事业繁荣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表示,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戏曲艺术高校,中国戏曲学院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剧种人才培养模式,已为31个剧种举办表演本科班;400多名学生中有7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近20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不同层级的各类奖项。


    “广东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努力践行文化自信,对扶持地方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树指出,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繁荣发展广东戏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战略合作内容包括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潮剧艺术创新实践机制、实施潮剧传承发展“壮根繁花”工程、建立教师、名家名师双向交流机制。中国戏曲学院将与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探索“学院+基地”教学模式,搭建戏曲人才培养、传承创新、创作实践合作平台,提升汕头传统戏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潮剧在全国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戏曲学院不仅聘请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为荣誉教授,还与广东潮剧院、汕头文化艺术学校互利合作,搭建中国戏曲学院汕头教学实践基地,助推潮剧事业繁荣发展。



推动潮剧向更高层次发展



     2021年10月9日举行的潮剧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姚璇秋还表示,“潮剧进国戏”这一创新还将培养出一批学历高、视野开阔、知识积累丰富的优质苗子——潮剧未来的发展,需要这种人才。


    李必友将这一创新归结为“潮剧发展史上两件大事之一”,他说的另外一件大事就是2021年4月18日当天,中国戏曲学院聘请姚璇秋为荣誉教授。李必友表示,中国戏曲学院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多剧种培养模式,尽所能培养好人才,在新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潮剧艺术繁荣发展。


    “地方文化要走出去,戏曲还是很好的载体,因为戏曲往往便于传播。”李必友也认为,南北合作之下,潮剧艺术教育将会迎来更多收获。


    事实上,广东潮剧院有着自己的“小目标”——加强与京剧、昆曲及其他剧种的互学互鉴,推动潮剧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潮剧“走出去”路径,推动潮剧出省晋京、走向世界。



成绩单 



    ●全国重要的音像光盘生产基地、文具生产基地,全国三大玩具与工艺礼品产业的生产基地之一。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


    ●现有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共11个,馆藏文物25147件(套);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86个,覆盖率100%。


    ●建成县级图书馆分馆42个,服务点142个,建成文化馆分馆42个,服务点103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共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潮人创客文化科技创意园和狮子城文化创意园),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8个。


    ●2015年,汕头市非遗展示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全省第一个非遗专题展馆。2018年,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集体”。


    ●投资100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地方剧种的保护传承基地——广东潮剧院潮剧保护传承基地,并成立“姚璇秋艺术传习所”。


    ●依托文艺创作基金,在2015—2020年共扶持资助146个文艺精品项目。


    ●潮阳莲花峰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濠江区珠浦村、潮南区大溪坝村、南澳县黄花山村入选2021年第三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南澳岛滨海旅游度假区入选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


 
 
上一篇: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院领导到各单位走访
下一篇: 潮剧班的央视故事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