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以《扫窗会》走上潮剧舞台一举成名
发布时间:2018/6/1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陈文惠

    姚璇秋出生于1935年,谈起从艺的经历和往事,她平淡眼神间笑意满满。姚璇秋告诉记者,她的从艺经历要从潮剧废除童伶制说起。“新中国成立前,潮剧实行了很长时间的童伶制,各个行当除乌面、老丑、老生和老旦由成年演员担任外,其他如小生、花生、武生等生行和乌衫、闺门、花旦、武旦等旦行以及小丑与龙套均为童伶,生与旦是多数演出剧目的主角,所以童伶是演出的主力。”

  姚璇秋说,潮剧以戏带功是最大特点,整个剧种通过口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培养潮剧演员,“当时的潮剧演员都是约11岁左右的小孩,基本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子女卖身戏班,在卖身戏班7年10个月时间里,戏子从少年变成青年,在戏班受尽责罚。”姚璇秋说,她11岁时居住澄海姚厝祠,平时喜欢偷偷看戏班表演,就经常亲眼看到童伶受到打鼓先生、头手先生和教戏先生“三抄公堂”,受尽体罚,非常悲惨。

  “我真正到剧团开始戏剧生涯是在1953年。1951年潮剧界在汕头大观园戏院召开废除童伶制、烧毁卖身契大会,童伶制正式宣布废除”,说起历史往事,秋姨思路清晰。1953年,姚璇秋加入正顺潮剧团,是潮剧废除童伶制以后进入剧团的新一代潮剧演员的杰出代表。

  13岁时,姚璇秋除了做手工帮补家用,还到火柴厂做童工,业余做戏。1949年读小学时,姚璇秋参加澄海阳春国乐社,学唱半普通话的外工戏,“当时学做外工戏《断规教子》,是我潮剧人生中的第一个戏”,姚璇秋说。“1952年至1953年,正顺潮剧团的陈炳光和郭石梅两位潮剧老前辈到澄海演出,偶然听到我演唱的片段,上门说服我到戏馆做戏”,由于之前看过童伶受体罚场面,姚璇秋开始坚决不同意。两位老师告诉她,“戏仔已烧掉卖身契,做戏还有工资,先生更不会打人。”

  就这样,姚璇秋凭借一把好嗓音被选入剧团。如今谈起《扫窗会》,姚璇秋说,“我有着太多想说的话,因为这是我进入潮剧团后正式学的第一个启蒙戏。”1953年,姚璇秋随剧团培训,师从潮剧名教戏杨其国、陆金龙、黄蜜,后得卢吟词先生指导,开旦行戏路。姚璇秋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入戏快,加上当年剧本改革有了好剧。仅10个月即演出潮剧《玉堂春》和传统锦出戏《扫窗会》,并随潮剧代表团参加首次广东省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演出,获表演奖,初露才华。改革后的潮剧《扫窗会》保留传统唱腔和曲牌音乐,程式表演细腻丰富,“55分钟的折子戏,我足足打磨学习了8个月时间,《扫窗会》是正旦的‘锦出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典曲目’,对正旦唱做要求十分严谨,适合在刚入行的时候打下基础。当时由卢吟词、郑一标导演,翁銮金饰高文举,由我饰王金真。”就这样,一把好嗓音遇到好老师好剧本,姚璇秋在位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以《扫窗会》走上潮剧舞台,一举成名。


 
 
上一篇: 细腻唱做艺术获得文艺名家赞赏
下一篇: 承前启后 致敬经典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