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信息 梨园群英 潮剧文库 经典剧照 影音欣赏 院团版社
 
潮剧最后的童伶
发布时间:2018/5/6 11:03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陈泽楷

当年叶清发练功图


叶清发在潮剧《赵宠写状》中


    今年83岁的叶清发是建国后潮剧第一代男小生,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健在的潮剧最后童伶。在新中国的培养下,叶清发从一名“阳盼仔”成长为潮剧名小生,担当过剧团副团长,2010年被列为汕头市“非遗”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痴心潮剧,出国下乡,亦演亦导,既传授艺术又扶掖人才,退休后还数度远赴狮城导戏讲学,为潮剧在海内外的交流传播作出积极贡献,2008年被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授予“艺术终身成就奖”。其个人由辱变荣的人生经历,是剧种乃至中国社会由演化发展的缩影。

  从童伶到名演员

  叶清发1935年生于潮阳关埠镇一贫困人家,为了生计,11岁便开始在家乡学木偶戏,13岁卖入老源正兴班当童伶,在旧戏班亲历了各种惨怛遭际。他天资聪明,入行20多天即能登台演戏,饰演了《潘必正休妻》的潘必正,得到戏班“额头”(师父)们的认可。

  纵使如此,身为童伶的叶清发还是难于幸免“抄公堂”的厄难。“‘抄公堂’的时候,童伶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回忆往事,叶清发仍心有余悸。童伶制作为旧时的戏班制度,存在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幸好叶清发这批人入行两年便赶上了解放,这一特殊的戏班制度随之土崩瓦解。

  “1951年6月28、29日,在汕头大观园戏院烧掉了卖身契,废除了童伶制”,叶清发说。

  那是令叶清发毕生难忘的日子。当时,他曾以童伶组组长的身份,上书给当时的潮汕文联负责人林山同志,要求为“戏仔”正名,提高童伶地位,以及在戏班中倡导文明管理,加强尊师爱徒思想教育等事宜,得到林山的复信支持。童伶从此得到保护,叶清发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1年,潮剧实施改戏、改人、改制“三改”政策。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叶清发摇身成为新文艺工作者,在上世纪50-60年代迅速蹿红:1952年9月,他被抽调赴武汉参加中南六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在传统戏《大难陈三》中饰陈三,获得表演奖,该剧还荣获节目奖和音乐奖;1956年在潮剧训练班试验男小生唱声改革中,被评为优秀学员。1959年是叶清发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年。其时,他随广东潮剧院一团进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在新编历史潮剧《辞郎洲》中饰畲族青年雷俊,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0年,叶清发参加广东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在《赵宠写状》中饰演赵宠,通过创造性运用了帽翅功,将传统剧目演出了彩:一对纱帽翅在他的表演下,时而左右旋转,时而双旋转,时而单摇转,表现出赵宠面对难题、苦想无策的情形,博得全场的喝彩,最后斩获表演奖。该剧后来被收入汕头戏曲学校作为小生表演教材。同年,叶清发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潮剧电影《告亲夫》,饰演剧中男主角盖良才。他将这一反面人物刻画得层次分明、分寸得当,反应颇佳。影片在泰国等海外放映后,风靡一时。

  建国后的10余年间,叶清发先后在20多出戏中饰演主角,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梁山伯、《红楼梦》的贾宝玉、《换偶记》的冯天盛、《刘进忠》的刘进忠、《金花女》的刘永、《陈北科上京》的翁万达、《潘必正》的潘必正、《王魁休妻》的王魁、《墙头马上》的裴少俊,以及现代戏《白毛女》的王大春、《小二黑结婚》的小二黑、《姑娘心里不平静》的银龙等,他仪容俊秀,沈腰潘鬓,而且表演生动传神,富有神韵,倾倒了大批观众,成为名极一时的潮剧小生。

  成名后的叶清发不忘初心,铭记着是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给了他出路,是党和人民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遇,使他从旧社会的一名苦孩子成为新时期剧种的名艺人。历经新旧社会迥然境遇的他,曾以反映童伶生活为题材,写成《黎明前的潮剧》一文,真实记录了童伶时期的遭遇,不但为潮剧留存了珍贵的史料,字里行间更流露出他对潮剧的深厚情结和对祖国的热爱。

  “浩劫”过后重新归队

  文革期间,叶清发转业到汕头地区文化局。但十年动乱过后,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并受国家委托,将以国事访问之名首次远赴泰国及新加坡、香港等地区演出。这本是潮剧百年难遇的光荣盛事,但历经文革“蹂躏”的潮剧凋敝不堪,艺人散落,行当青黄不接。时任潮剧院副院长的郑文风,在一天晚上徒步穿越半个汕头之遥,“顾庐”请叶清发归队。

  郑文风求贤若渴的悫诚感动了叶清发。事关国家荣誉和剧种前途,叶清发二话没说便随郑文风回剧团再作“冯妇”,重新开始到处辗转演出的日子。

  回剧团的叶清发如鱼得水,他曾受过专门的导演训练,早在1965年便由潮剧院保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学习导演专业,虽然临结业时,文革爆发了,他的结业证足足迟发了20年,直到1985年才拿到手,但这丝毫不影响本领傍身的他才能的发挥。随后,他三度随剧团赴东南亚地区完成出访演出任务,期间不但扮演角色还常兼任导演。第一次是在1979年底至1980年初,叶清发在《续荔镜记》中饰演陈三,与姚璇秋搭档,先后在泰国、新加坡、香港巡演,广受称道,当年《泰中报》曾赋诗赞誉他:“自幼歌坛负重名,梨园声誉早铮铮。王魁赵宠声容在,不及风流陈伯卿”。第二次是在1981年金秋,潮剧赴港为第一届国际潮团联谊会演出,遂后又往泰国、新加坡交流演出。这一次,叶清发在《春草闯堂》中亦导亦演,并一改以往文弱小生的风格,以武生应工扮演薛玫庭,英姿飒爽,气宇轩昂,以精彩的演绎飨献海内外潮籍乡亲。该剧成为潮剧的“标本”,30多年来多次被后辈演员复制演出,成为潮剧长演不衰的剧目。第三次是在1986年,叶清发赴港为观众带去了他执导的《铡美案》,并出演了受万人唾骂的陈世美。

  乐当人梯扶掖新人

  潮剧事业的薪火相传需要乐于奉献的人师,身为老党员的叶清发以大局为重,甘当人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转入导演工作,偶尔只作示范性演出,将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

  1981年出国演出之际,《金花女》被列为主要献演剧目。戏中的刘永一角是叶清发首演的,早在1962年他便与陈丽璇联袂主演此剧。为了剧种的薪传,叶清发将饰演刘永的心得体会、表演招式,无私传授给后起之秀陈学希,自己退居“绿叶”饰演了刘永身边的一名随从,使陈学希凭此戏在海内外一炮而红。

  上世纪80年代,叶清发还导演了《汉文皇后》、《三姑闹婚》、《梅花簪》、《包公赔情》、《偷诗》、《桂枝告状》、《双喜店》等剧目,其中不少剧目成为第二代潮剧“五朵金花”郑小霞、吴玲儿、孙小华等人的代表作。2003年,广东潮剧院举办传统剧目传承活动,叶清发又将传统戏《大难陈三》《桂枝告状》,传授给剧团吴奕敏、林外贸、詹春湘等一茬的年轻人。作为传承老师,剧目演出时,叶清发每场必看,看后必评,仔细为学生们提意见、建议,以望艺术能原汁原味继承不走样。前两年,年交八秩的叶清发,又与姚璇秋、张长城、黄瑞英、朱楚珍等,协力为潮剧院一团复排他们当年主演的经典剧目《续荔镜记》。

  为了潮剧艺术在海外的传播,叶清发不辞辛劳远渡重洋,于1999年、2000年两度奔赴狮城,为新加坡馀娱儒乐社排演了《姜通上京》《断桥会》《京娘送兄》《桂枝告状》和《墙头马上》等剧目;2000年还应邀赴新加坡戏曲学院举办潮剧艺术讲座,为海外内潮剧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伯克有句名言:“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从绚丽的舞台上退下来的叶清发,一切回归恬淡。至今他与夫人——知名潮剧花旦演员翁妙辉,还“蜗居”在当年潮剧院分配的宿舍里。位于老市区民权路的这幢宿舍,楼龄已30年有奇,房屋局促老旧,但身居陋室的叶清发却怡然自足,颇有“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意趣。他不善言辞交际,生活亦十分俭朴,然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却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他以一个老党员的名义,从微薄的退休金中挤出1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由组织统一捐献给灾区人民。

  叶清发老了,与他同时代的潮剧人老的老,走的走了。岁月带走了芳华,带走了容颜,可带不走的是他们精湛的艺术,和他们为剧种不懈不怠的精神。


 
 
上一篇: 为潮剧艺术薪火相传耕耘不辍
下一篇: 艺术芳华写爱心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