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潮剧院与汕头市飞厦中学合作开展 “潮剧进课堂”活动(第六课)
发布时间:2017/10/18 11:03 来源:广东潮剧院 作者:李映蓉

微信图片_20171123162310.jpg

林毅 摄


    10月17日上午,汕头市飞厦中学的电教室里,广东潮剧院与汕头市飞厦中学合作开展的“潮剧进课堂”系列活动又一场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人是广东潮剧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国家二级演奏员郑俊镔老师。

    “同学们都听过潮州音乐吗?我们周末在小区会所,听到爷爷们自娱自乐弹奏的乐曲,就是潮汕民间最流行最普及的弦诗”。一句话激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连续几周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潮汕文化、潮剧、潮州音乐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知道潮州音乐内涵丰富,分为潮州大锣鼓、弦诗乐、细乐、潮阳笛套和庙堂音乐五种类型,既能表现小桥流水的趣味,又能演绎气壮山河的史诗。潮州音乐演出形式灵活多样,有几十人上百人的大锣鼓演奏,也有三五人组成的弦乐小合奏,是雅俗共赏,群众性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这节课,老师主讲的内容是潮州音乐五个乐种的演奏形式和特点。

    说到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首当其冲。它粗犷雄壮,气势磅礴。在潮汕乡村,每逢年节或大型民俗活动,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热闹非凡。郑俊镔老师介绍说,潮州大锣鼓的司鼓演奏别具一格,它吸收了中国武术的特点,创造出挑、扬、刮、拔等手势,非常具有观赏性。听了老师的详细介绍,现场再看2006年在央视元宵晚会表演的潮汕大锣鼓《鼓鸣盛世》,同学们已经不仅是看热闹,而且能“看门道”。旁边一位男同学兴奋地说,潮州大锣鼓原来这么有趣,下次回老家看巡游,我就懂得怎样欣赏了。

    课堂上,郑俊镔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播放PPT,介绍潮州音乐的特点。弦诗乐《檐前燕语》、细乐《茶之韵》、潮阳笛套《古邑新颜》、庙堂音乐《普天同庆》,特色鲜明配有影像的乐曲更直观,更有看头,二百多名学生享用了一道充满浓郁潮味的艺术大餐。

    “潮剧进课堂”活动是广东潮剧院开展“潮剧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一批中学生,让他们爱上潮汕文化,爱上潮州音乐和潮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为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尽责尽力。



 
 
上一篇: 广东潮剧院与汕头市飞厦中学合作开展 “潮剧进课堂”活动(第七课)
下一篇: 广东潮剧院与汕头市飞厦中学合作开展 “潮剧进课堂”活动(第五课)
 
 
 
 
 
 
 
 
  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广东潮剧院)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潮护路6号
                       邮编:505021 电话:0754-88112102 传真:0754-88112104
                       粤ICP备13008716号 粤公网安备44051102000031号